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一贯要求就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以“三个转移”支持“五个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
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中心任务”与“底线任务”密不可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五)坚持“双轮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六)“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七)强调“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
策划:霍小光
统筹:韩洁、朱冬菊、王绚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normal;=""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