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发展这8年】赣州:扮靓城市高颜值

赣州市中心城区和“三南”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产业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完成;赣州迈入“高铁时代”,开通国际航线;首批15个示范乡镇建设初见成效,第二批18个示范乡镇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介……历经8年淬炼,赣州发展,不负所望。

《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为赣州建设品质城市指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过去八年来,赣州市突出打好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加快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一座经济繁荣、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宜游、富有气质的品质城市正悄然崛起……

赣州蓉江新区起步区。资料图

风景优美的安远县长沙乡筼筜村。资料图

注重城市规划

“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成规模!”自挂牌成立以来,赣州蓉江新区的承诺,言犹在耳。

蓉江新区是赣州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也是赣州作为省域副中心、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展示平台。目前,蓉江新区起步区26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如期实现了“三年大变样”的目标,有力地推动了赣州市中心城区五区联动一体化发展。

在大力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赣州以中心城区五区一体化发展为重点,不断推动中心城区拉开框架、拓展功能、融合发展。

近年来,赣州的面貌日新月异,喜事连连:南康、赣县撤市(县)设区;赣州国际陆港集疏运系统等日趋完善,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加快建设,赣州高铁新区核心商务区初具雏形;赣州市中心城区6条快速路建成通车,至此,“一环三连”快速路网基本形成。还有105国道中心城区段改线、南河大桥拓宽改造等一批批重大城建项目正如火如荼、形势喜人……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赣州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引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使区域之间的发展更加协调。今年,赣州将加快建设瑞兴于“3+2”经济振兴试验区,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将于7月份全线开工;加快共建“三南”产业园建设,着力建设全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行区;加快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建设,创新生态文明制度;推进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建设,构建“幸福产业长廊”等。

为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赣州先后打造了于都健康文化主题公园、安远城市商务中心,以及崇义阳岭新城建设项目、兴国和睦片区综合开发、会昌和君教育小镇等项目。为突出生态文化特色,大余转型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石城打造闽粤通衢街区、寻乌建设客家风情小镇。瑞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打破城市居民垃圾处置旧模式。信丰县启动小城镇建设“十个一”工程,虎山油山等边远乡镇圩镇面貌焕然一新。赣县区棚户区改造、赣州经开区凤岗片区建设、蓉江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中心等一批项目也成功实施。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赣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为人民群众留住乡愁。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赣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85%,较2011年提高12.51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90平方公里、扩大近两倍,人口达190万人,建成新农村建设点24879个。

赣坊1969文化创意产业园内樟树林公园风景优美

完善城市功能

每天傍晚,章贡区南外街道三康庙小区热闹非凡。76岁的王财秀和几个“老姐妹”在新建的小广场跳广场舞,空气中涌动着一股邻里温情。像很多老旧小区一样,以前的三康庙小区路面破损、电线乱划、管网堵塞,也没有停车位,王财秀总想着卖掉老房子,搬进新城区。

为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改善人居环境,2016年,赣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三康庙小区作为改造试点,迅速拆除了违章搭建,新建了百姓小舞台、休憩亭以及门球场和停车场等。居民楼换上了新装,改造后的水电管网也更加畅通。

去年,像三康庙小区这样完美蜕变的小区全市共有29个,今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67个,将惠及群众3.3万多户。

社区品质有了提升,独居老人赖登兰的苦恼也有了解决之道。66岁的赖登兰常年患病,生活难以自理。由于孩子又在外地工作,无人照顾,2017年,她住进了三康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难”问题得到了破解。目前,章贡区推广建设了43个居家养老点,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这是赣州市结合保文创卫工作,持之以恒治脏治乱治堵,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共建共享幸福美好家园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2019年,赣州市计划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1042个,实际开工率达100%,竣工项目562个,为计划竣工数的113.8%;计划投资879.8亿元,完成投资952.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08.3%。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580个,计划投资695.84亿元,目前开工率94.48%、完成年度投资率61.59%,圆满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

品质提升行动成效显著,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的背街小巷渔湾里经历了拆违拆危、管线迁移,一键“美颜”后变成炙手可热“网红打卡地”。赣坊1969文化创意产业园内,老旧小区、返迁安置房、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扩大会议暨叶剑英住地旧址已全部改造完成。一个宜居、宜游、宜商、宜业,融合创新创意、红色文化和品质提升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商旅文融合示范基地,已完美呈现在市民面前。

不仅如此,去年以来,赣州市聚焦老百姓身边的急难事麻烦事烦心事,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停车难”和“点亮背街小巷路灯”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新(改)建城市公厕4134座、农户改厕8.5万户,中心城区新增车位3.1万个,点亮小街小巷路灯2247盏。同时,入学难、看病难、买菜难问题得到缓解。2019年全市累计建成城乡学校92所,公办幼儿园398所,建成医疗卫生项目51个,新改建农贸市场50余个,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圆满完成16290套棚改任务。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赣州让城市之治随民心,让发展之果惠民生,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赣州夜景璀璨。资料图

彰显城市特色

穿梭在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一步跨越千年;漫步在飞龙岛公园,草木葱茏,绿意盎然。如今,赣州的老城处处皆可寻古韵,新区处处皆风景。

赣州围绕“江南宋城”的历史气质,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宋城魅力。近年来,赣州大力推进郁孤台、姚衙前、灶儿巷、南市街、慈姑岭、七里镇等六个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全力打造“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一城山水一城人。多年来,赣州不断开展城市设计试点工作,稳步实施城市山体和水环境修复、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做好“显山露水、治山理水”文章。特别是,在去年开展的城镇园林绿化提升专项行动中,全市新(改)建城市公园广场、小游园113个,让人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赣州城市治理同样离不开智慧渗入。眼下,赣州正抢抓新基建机遇,有序推进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向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升级建设。其中,智慧交通完成95条路口抓拍单元等系列智能拍录设备安装,场外数据接入智能交通管控平台;智慧教育建成了教育城域网,普及了“赣教云”,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主城区22所学校建成智慧校园并投入使用;智慧社区建成云创智谷等3个社区且部分投运……

停车场建设、两轮车管理被全国推介,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为装配式建筑试点创造经验……8年来,越来越多的“赣州经验”被推广复制。赣州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推动城市配套功能更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更精细、更智慧,城市的品位和吸引力日趋增强。

如今的赣州,一幅共建共享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家园的画卷正徐徐绘就。

未来,赣州将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建设,让城市功能与品质“上台阶”,奋力谱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新篇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