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是个好地方 | 宁都夏布 经纬流芳

曾经,宁都人对外推介物产,往往从“宁都三宝”说起:夏布、稻米、三杯鸡。

宁都夏布初织成。

宁都夏布,又称苎布,色泽白、纤维细、布纹疏、通透耐久,多用来缝制夏令服装,或制成蚊帐,故而得名。

相传,早在春秋时期,宁都夏布成为当地特产,唐时趋于兴盛,被列为贡品。历史上,宁都夏布与闻名全国的江西万载夏布、湖南浏阳夏布互为昆仲。清代,宁都各邑有上百家经营夏布的商号和千余家生产夏布的作坊,并形成了多个专业夏布市场,统称为“夏布圩”,每月集期,四方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取麻。

缉麻。

接线。

新中国成立初期,宁都夏布织造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东山坝乡成立了小源织布分社,其规模和影响非同小可,年外销夏布逾四万匹,印花夏布远销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夏布的生产原料是苎麻,苎麻一年三熟,易于种植。每当收割季节,村村剥麻的架子排成长龙,客家妇女们坐在架子前,右手抓着铁夹子,左手握住苎皮,有节奏地发出“嗒嗒”的声音。苎麻皮剥去,便剩下白净的苎麻片丝。然后,对其进行漂白、晾晒。 

拉线。

刷浆。

接下来缉麻。缉麻工以中老年妇女为主,她们坐在家中把苎麻理出一根根细丝,放在“腿瓦”上揉搓、连接,并放入缉笼,然后用竹筒卷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缉筒,拿到圩上出售,也有专门上门收购的。

上机织布,要经过捻丝、拉线、整经、刷浆、上机等流程,其工艺繁复,需要极大的耐心。秋冬季节,人们将织布机搬进山洞,洞里温暖湿润,丝线更不易拉断。

机杼声声穿经纬。

过去夏布畅销时,宁都东山坝乡的小源、大布,竹笮乡的九塘,都是有名的夏布织制专业村。那时村子里,家家有织布机,户户有织布师,一年四季机杼声不断。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夏布已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手工纺织工艺也慢慢退到了历史舞台的边缘,宁都夏布只在东山坝乡小源村等地还有少量生产,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

秋冬季节,在相对温暖湿润的山洞里织夏布,丝线不易断裂。

鸣机织苎,经纬流芳。从一团乱麻到一匹胚布,纵横穿梭间时光荏苒,传统手艺人编织出的夏布“柔软润滑、清凉如水”,它承载了一代代赣南客家人的情感与乡愁,也延续着这千年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与芬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