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从五四中走来

说到五四青年节

很多人会想到“德先生”和“赛先生”

21A83D98-F08D-4902-9B8E-02E66473950A.jpeg?x-oss-process=style/w10

其实

还有一位S打头的“先生”

也与五四渊源颇深

那就是

体育(Sport)

1917年

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著名的

《体育之研究》

7E3EAE40-053B-4F09-AA7A-DC8B43617B4D.jpeg?x-oss-process=style/w10

提出

“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

这篇文章

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之意义

旗帜鲜明地喊出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3662BA51-A657-49EF-B52C-2D05311AF38C.jpeg?x-oss-process=style/w10

尤为难得的是

《体育之研究》不止于“研究”

其最后一章

详细记述了自创的“六段运动”——

手部运动、足部运动、躯干部运动

头部运动、打击运动、调和运动

共六段二十七节

堪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五四运动对体育的影响

尤在一批教育家对体育的重视

虽然古代六艺中“射”“御”

严格来说都可以算是体育

D7F90A4F-0A07-4294-8226-F63FEF7E6D52.jpeg?x-oss-process=style/w10

但现代体育在教育领域之启蒙

正是五四运动前后

如今的“五道口体校”清华大学

其“无体育,不清华”的传统

7BBA8699-AFD5-48DF-B060-AE27EB543FCE.jpeg?x-oss-process=style/w10

就是那个时候铸就的

当年

曾任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的马约翰

就提出“强制体育”的概念

↑左前为马约翰教授

体育成为可以“一票否决”的学科

如今,清华依然秉承这一传统

这样的理念锤炼着一代代清华人

大家都熟悉的梁思成

同时还是体育健将

他说

“在学校中单双杠和爬绳的训练

使我后来在测绘古建筑时

爬梁上柱攀登自如”

↑梁思成

物理学家钱伟长

从体育不及格

成为越野队“五虎将”之一

百米跨栏成绩13秒4

↑青年时期的钱伟长

……

五四运动对体育的影响

还在于“男女平等”

女子也能在体育场上一展身手

这个如今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年可是妇女解放的一大重点

也正是五四运动之后

女子体育才获得蓬勃发展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

也是推行体育教育的终身实践者

↑张伯苓

他的《今后之我国体育》提出

“运动的范围,不宜限于学校,应该推而广之,须普遍于全社会,使它有社会性才对。”

——这不就是我们如今提倡的全民健身?

“运动的标准,不应该集中在‘大会’的竞赛和锦标的夺得。应当视若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

——这不就是我们所反对的“唯金牌论”?

……

一百多年过去了

五四运动的精神依然鼓舞着新时代青年

一代代中国体育健儿

一位位普通国民

都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中不断突破自我

展现新时代中国精神

刚揭晓的

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中

竞走名将切阳什姐榜上有名

当年种下的体育种子

如今已成为大树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道路上

中国青年一直在奋进!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体育频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