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记忆的闸门,一幅幅、一帧桢暖心的帮扶画面浮现眼前,情真意切,沁人心扉,让我深切感受到,祖国就是我们温暖的家。对于一名普普通通农家子弟的我来说,感触最深。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和土地打交道的寻常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生活朴实而又简单。因为是老来得子,等我渐渐长大,他们早被生活压弯了腰,两鬓也早已斑白,虽然他们对我的爱一天天有增无减,但和同龄人相比,我还是感觉被生活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我羡慕别人家的楼房别院,因为我的家还是“屋外下雨、屋内漏雨”的土房,我渴望同龄人的日常生活,因为我家在节日里才能和他们稍许一样。我多么向往美好的生活,可年幼的我能改变什么,只能给父母帮点小忙,提提一些物件罢了。
正当生活的苦难缠绕着我家的时候,时任白鹿镇五里村第一书记余盼盼一行走进了我的家。那一年我正在读高中,对那次会面一直记得很清楚,我的父母都不善言辞,余书记就拿着笔记本和我大伯谈起我家的情况,那时我离他们不是很近,他们具体谈些什么,我听得不是很清楚,只是看到余书记不停地向我大伯问这问那,还时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我注视着她,只觉得她那真挚的面容,让人倍感亲切;她那诚挚的话语像是徐徐春风。过了许久,余书记站起身来要离开,伯父一直送出家口很远,依稀记得伯父一直在说一些感激的话。
从那开始,余书记和村里其他的村干部经常走进我的家,分到我家的扶贫物资总能及时送到我们手上,虽然这不能很大地帮助我家拉近与乡亲之间的距离,但却让我和我的家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让我增强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时,也在我的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
如果这些对于我家的贫穷来说是治标的话,那余书记和她的同仁们支持和鼓励我上大学就一定是治本。在2013年的那个酷热的暑假,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打破了家里往日的宁静,喜悦伴随着不安,我想振翅高飞,可有谁能再借我一双翅膀。那时,家里因为我读高中的花销,经济上早已捉襟见肘,上大学的学费已无从着落,父母和大伯也因此倍感沮丧,他们几次看着我,摸摸我的手,欲言又止,那些日子我感到特别的无助,心里也非常压抑,甚至感到上天的不公。
就在我们彷徨不知所措时,是余书记和村里的干部又一次为我带来了温暖,如今我还清楚的记得余书记到我家说的一席话,她问我:“是不是上大学没有学费”。我腼腆地点了点头,她继续说:“我们的祖国不会让一个学生因为贫穷而辍学,对于上学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国家有很多援助和鼓励性政策,只要你进入大学后,努力学习,将来做个于国于家有用的人,学费的事总会有办法。”望着余书记一行真挚的眼神,我知道,我上大学不再是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余书记她们为我争取得了镇政府的助学资金;同时通过余书记的介绍,我得到了县团委组织的“国酒茅台,圆梦助学”活动的热心资助,如愿凑齐了我大学的学费,那一刻,我再一次感受到家庭以外的温暖,那一刻,爱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萌芽!
大学四年,余书记她们为了我的学费没有少操心。在我大二的时候,余书记争取到华时代石业余扬帆老板与我牵手,从那以后,余扬帆老板每年资助我一万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直至我大学毕业。
在2013年,我家还得益于政府“危房改造”的政策,以前的土胚房变成了一层的小楼房。期间余书记还为我家争取成为了九江市农工部的帮扶对象;2014年经过民主评议,我家被核定为建档立卡户,暖心的行为、给力的帮扶使我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这一切就像一股股暖流涌进我的心田,我的父母亲也露出了那久违的笑容,而我心中的爱之树也已开枝散叶。
大学求学期间,在扶贫专干帮助下,我申请到了国家助学金,求学路上,我再也没有后顾之忧。我的思绪却时常被习主席“扶贫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那浓厚情怀所感动着,让我不负韶华,努力前行。
时间荏苒,岁月飞逝,四年的大学时光漫长又短暂,我也从入学时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个懂事青年。在帮扶干部的指引以及鼓励下,我通过努力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去告诉余书记,想和她分享这个好消息,同时也想表达我对她最诚挚的谢意。可余书记却说:“不要谢我,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大家庭里,我对你做的大多是传递祖国母亲的温暖,你真正要感谢的是党的惠民政策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同时也希望你要把这份关爱传承下去,不求回报,让爱之花常开不败!”余书记的那番话让我幡然醒悟,是啊,我要感谢的有太多太多,这一切,都因为我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国度。
如今我家的各方面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幸福的生活已向我招手。回顾过往,展往未来,多少次我都有一种冲动,我想站在高高的地方,喊出我心中的感激“祖国,母亲”!
作者:白 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