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

微阅读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24日   17 版)

  日本央行维持现行货币政策宽松力度

  日本央行近日在货币政策例会结束后宣布,继续保持目前的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将短期利率维持在负0.1%,并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左右。

  日本央行表示,受疫情影响,日本经济正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由于全球经济在疫情冲击下大幅下滑,日本出口和工矿业生产大幅下降,企业收益等指标恶化。央行将继续维持3月份以来陆续推出的各种宽松政策,并密切关注企业援助政策的执行效果。

  当天,日本央行将企业援助总额从75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7日元)扩大至110万亿日元,主要用于向为企业融资的银行提供资金。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记者会上表示,央行将密切关注疫情影响,如有必要将进一步推出宽松措施。

  (据新华社东京电 记者刘春燕)

      

  中英科学家认清6亿年前胚胎化石结构

  中、英古生物学者近期运用三维无损成像技术,首次看清了一批6亿年前胚胎状化石的内部精细结构。结果显示,6亿年前,这些古生物已经能像现在的动物胚胎一样进行细胞分裂。这对解开动物起源之谜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进展》上。

  绝大多数现代高等动物的祖先直到5.4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才以爆发形式突然出现。但要解答动物起源之谜,必须到寒武纪之前寻找更早的化石证据。科研团队对产自中国贵州瓮安的一批化石展开研究。这些化石约有6亿年历史,产生于寒武纪大爆发以前。它们的外形很像现代动物胚胎,表面长着螺旋状圈纹,被称为瓮安旋孔虫。但受限于观测手段,前人对这种生物的内部结构知之甚少。

  研究团队采用最新三维无损成像技术,扫描了300多个瓮安旋孔虫化石标本。结果显示瓮安旋孔虫的内部存在细胞分裂现象。随着细胞越来越多,其内部单个细胞的体积越来越小,有的化石标本内甚至能看到数千个细胞。

  “这种发育方式,与动物胚胎早期发育非常类似。我们认为,瓮安旋孔虫很可能是一类已经灭绝的远古动物,或是现代动物的远古近亲。”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员殷宗军说。

  (据新华社南京电 记者王珏玢) 

     

  澳新型灌溉节水系统可预测农作物7天需水量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机构与一家农业技术公司合作,研发出可智能预测农作物未来7天需水量的灌溉节水系统。

  公报说,这种名为“水智”的系统可衡量植物缺水状况,实时预测未来需水量。该系统通过在田地里的传感器,每15分钟测量一次农作物冠层温度,结合收集到的数据与天气预报等信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7天农作物的需水量,从而帮助种植者提高用水效率。

  研发该系统的团队负责人罗斯·布罗德里克说,正常情况下预测一种植物何时需水比较容易,但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如出现异常高温或寒冷天气时,农民需要决策辅助。这套系统可帮助农民精准灌溉和节水。

  据介绍,研究人员正在继续改进“水智”系统,计划在传感器基础上加入无人机和卫星技术。

  (据新华社堪培拉电 记者岳东兴、白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