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起最强防线 ——上饶市水利局专家组有力支撑抗洪一线

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上饶浩渺鄱湖,揽五河之水,享八方盛名,道不尽的风景这边独好。

然而自7月7日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水位上涨,经历着极为严峻的防汛形势。

滔滔洪水袭来,上饶市水利局闻汛而动,派出水利专家30名分赴鄱阳、余干、万年三县,形成抵御洪水的中坚力量。

微信图片_20200717121106

义无反顾 承担使命光荣的责任

7月7日晚7点半,上饶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运先带领潘海军、夏候志等专家率先从上饶出发赶往鄱阳。一路夜色如墨,暴雨倾盆,平常2个小时的路程用了近3小时才赶到。作为第一批抵达鄱阳县的水利技术专家,即刻参与当地防汛会商会议,研判形势并提出意见,为当地防指决策做好技术参谋,为风雨如晦的鄱阳湖畔点亮一道光。

“我先出发,你马上再带几个人跟上,尽快!” 7月8号,鄱阳县防汛应急响应提到Ⅱ级。汛情就是命令,当晚,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胡国华接局党组书记刘好先指示,火速抽调人员组成第二专家梯队前往增援。7月11号,全省启动防汛应急Ⅰ级响应,市水利局再度集结一支20余人的队伍,分头进发,为沿湖受灾严重地区全面形成技术支撑。

洪水无情。此时奔赴抗洪一线,无疑意味着责任更重,压力更大,外部环境更加险恶。然而在水利干部的字典里,绝无“退缩”“畏惧”这类词汇。号令既出,有征必战。“汛期到一线提供技术指导,那是水利人份内的事,是天经地义的事……往年在圩堤待命一个月、四五十天的持久战也经历过,都习惯了”——被点名的专家交接好手头的其他工作,集结,出发,毅然担起一份使命光荣的责任。

微信图片_20200717121118

紧要关头 勇当抗洪一线的定盘星

今年鄱阳湖水位短时内快速上涨,来势汹汹(7月7日8时饶河鄱阳站20.02米,7月12日8时饶河鄱阳站22.75米,5天上涨2.73米,和往年一天上涨几公分的情形大不相同)。很快,鄱阳县大大小小圩堤全面告急,险情频发,来自市水利局的专家一时成了抢手的“香饽饽”。自8号凌晨至15日,从处置昌洲乡穿堤管涌险情、制定昌江圩城区段砌筑子堤挡水方案、到协商问桂道圩堤堵口施工现场方案、核查沿河圩团林乡渗水点,转而指导排除向红圩大面积脱坡险情,指导碗子圩电排站泡泉群及塌陷除险……一周过去,驻守鄱阳的专家累计处置排除鄱阳县险情50余处,较为重大的有5处。

微信图片_20200717121122

“不要慌!”身处危急混乱的救灾环境,专家潘海军言行间也不失从容。7月8日,昌洲乡中洲圩附近一处民房门前平台下出现渗水。“这个情况怎么处置,处置不了,除非把房子拆掉来观察。”围观人群议论纷纷。“这周围曾经出现过裂缝没有?”潘海军问道,似乎胸有成竹。在得到答案后随即交待人员采取以裂缝为中心,从两边填土的办法,加强观察找到水流发生变化的地方即是险情点。一番开“方”下“药”,难题很快迎刃而解。

在余干县,当县领导听说市水利局的专家组已到,电话里一声“兄弟,赶快过来”,信赖之情溢于言表。从古埠联圩到枫富联圩,再到康山大堤,水利专家的手机响个不停,上一个点险情一排除,立即被等在一边的车子急急接去下一个点。

7月11日下午4点,余干县金埠联圩出现穿堤建筑物渗漏,来自南昌的现场潜水救援人员不敢下水检查,直到组长胡国华带着专家到达现场后给出方案,众人心里才有了底。当晚10点多,险情得到控制,一块石头落了地,乡镇干部为来不及吃晚饭的抢险人员抬上一大锅热腾腾的卤子面。大家说,那是他们吃过最香最美味的面。

微信图片_20200717121130

局党组成员、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游何国来局里3年了,他说通过这次带组抗大洪救大灾行动,才真正认识了水利干部。坚守万年县梓埠圩、中洲圩、沈长圩一线的技术专家关键时刻献计献策,力保圩堤,还积极参与巡堤查险,时常和抢险队伍一起动手搬砂袋,完完全全把灾区群众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要当机立断却不武断;要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最有效的方法;要求真务实,取得最好的效果……紧要关头,水利技术专家的一句话便意味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意味着将在各级领导广大群众众目睽睽之下,现场接受洪水的检验,分量之重可想而知。水利干部性格质朴实在,平时说话也不善言辞,关键时刻,却像变了个人。这份底气和信心根植于深厚的专业基础,蓄养于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迸发于敢于担当的胸怀气度。

“专家一来,就有主心骨了”,大堤管理局负责人和乡镇干部说;

到现场后,专家说怎么干就怎么干”,武警江西总队训练基地某位队长说;

“有他们在,我就放心”,余干县主要领导说。

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圩堤之间的水利专家,无愧是抗洪一线的定盘星、压舱石。

微信图片_20200717121200

不畏艰辛 甘为吃苦耐劳的老黄牛

7月14日中午,在鄱阳县碗子圩抢险指挥部见到组长王运先的第一面,脑子里不禁响起一句歌: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一位同事一边给他递上刚从家里捎来的降压药,一边说,“一星期不见,腰身都小了一圈了。”

防洪一线的条件艰苦,非经历过不能知。

作息没有规律。险情发生时总是不由分说,不看时间不分地点。在救灾抢险紧要关头,通宵达旦不能合眼在所难免。或是等险情排除后,往沙包上靠一靠打个盹。

饭点无法保证。一日不再区分早、中、晚三餐,全看险情何时排除。快餐成为填肚子的主角,方便面也能将就一顿。

住宿条件有限。鄱余万三县圩堤点多线长,有的圩堤一条长达80多公里,为便于及时抢险大多就近安排入住附近村民家中。湖区水盛,蚊子多且野蛮,同时点燃三盘蚊香,穿上帆布衣裤,也挡不住周身被叮咬出片片红疙瘩。

水利专家的字典里同样没有“娇气”一词。见识过风浪的人,什么苦没吃过?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这一批的专家组里如徐旺敏、聂道渊等几位年长些的专家都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每日服药(注射胰岛素)后照常上阵;有几位身上带伤的,一瘸一拐也坚持上堤坚守;有些人的额头、脖颈晒得褪了皮,手臂、小腿晒成了黑白两个色块;还有人看上去简直和非洲人差不多了……纵是这样,他们的形象在当地干群心目中却日益亲切高大了。

眼下,鄱阳湖防汛仍是关键期,圩堤被长时间浸泡,后期降雨将致防汛压力倍增。上饶市水利局技术专家组将继续坚守抗洪一线,与灾区人民同舟共济,靠前拼博,共同铸起抵御洪水、保卫家园的最强防线。(图文 姜丽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