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内需 助民增收 赣州市抓实消费扶贫工作

消费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赣州市积极调动消费扶贫主体活力,创新工作举措和带动机制,结合消费扶贫发展富民产业,拉动内需,助民增收,有效助推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

高位推动  一线发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消费扶贫工程纳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结合政府采购,要求市直单位预留一定采购比例采购扶贫产品或服务,同时积极争取对口支援中央部委的支持,将消费扶贫纳入单位定点扶贫、地方各级结对帮扶和“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工作内容,鼓励帮扶干部通过购买扶贫产品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在基层一线,各地驻村工作队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投身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将帮扶对象生产的农产品在公众号平台进行发布、分享、代言,向朋友圈、亲朋好友推荐产品,拓展销售渠道,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扶贫工作,营造社会帮扶、全民参与的消费扶贫氛围。

截至7月26日,全市认定扶贫产品1468个、供应商353个,较3月6日分别增加1235个、69个;较上期分别增加968个、279个。商品总价值12.69亿元,较上期增加6.73亿元。全市扶贫产品累计销售金额27818.55万元,比上期增加7644.49万元,提高37.89个百分点,其中机关事业单位采购扶贫产品金额累计8599.91万元,比上期增加1330万元,提高18.30个百分点。

搭建平台  加强衔接

寻乌县借助阿里巴巴“村播”平台,举办多次特色农产品宣传活动,县领导米雅娜为百香果等产品站台,创下2.5小时销售1万多公斤百香果的佳绩。

我市积极利用家具产业博览会、赣南脐橙网络博览会等国家级平台,拉动扶贫产品销售。结合“扶贫日”“百企帮百村”等重大节日和扶贫品牌,借助赣县樱花节、龙南南武当桃花节、上犹茶香旅游季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开展特色扶贫产品宣传推介,以节聚人气、以节促销,助推扶贫产品走向市场。

赣州市做强线下线上的供给衔接,全市订单式扶贫产品销售额超4亿元。各地在企业与贫困户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由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专业合作社对每户贫困家庭的产品进行收集、包装,并进行品牌设计、商标注册,通过企业自身营销渠道实现农畜产品与市场需求方的精准对接。赣州市还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优势,通过召开全市电商扶贫推进会,积极推动扶贫产品“触电”。近一年来,全市电商销售扶贫产品11.47亿元,帮助6519名贫困人口通过电商实现创业增收。

保障供给  优化物流

提供好的产品是消费扶贫的核心所在。全市各地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脐橙、蔬菜、油茶、黄鸡、食用菌等本地特色产业,总结推广廖奶奶咸鸭蛋等90多个产业扶贫范例。目前,全市培育减贫带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03万家,建成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5126个,为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提供了丰富的货源。

于都县梓山镇建设了富硒蔬菜产业园,开展“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购农家物”活动,销售富硒蔬菜1500万元。各地着力探索“旅游+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新模式,精心设计乡村旅游线路产品,仅2019年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扶贫覆盖贫困村180个。

为了降低物流配套成本,赣州市重点推动赣州毅德商贸物流园、赣州综合物流园区、赣州国际陆港、江西红土地物流园、赣县公路港等5个一级配送基地的建设运营和功能升级,探索打造无人机物流平台,打造空中智慧物流生态圈。同时,全市规划建设了24个县级电商产业园,建成了多个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和顺丰、中通快递分拨中心,大力整合邮政、供销等运力资源,全市物流降本增效、电商年销售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