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地球保护伞”还是“隐形反派”1

一张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明信片在瑞士少女峰下亮相,旨在唤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 新华社记者 徐金泉摄

如今,臭氧的身份从“地球卫士”急转到“隐形反派”。不但上了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名“黑名单”,生态环境部还专门发布《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对付它。臭氧不是隔绝紫外线吗?为何人类一边害怕臭氧层空洞,一边又在想方设法对付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臭氧身份是如何逆转的。

1839年,臭氧在电解稀硫酸实验中被首次发现。在发现地表臭氧“有毒”之前,人们首先注意到了它对于生活的巨大作用。因此,直至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臭氧仍被自然学家看作是空气中的有益部分。户外工作者通常认为高海拔有益身心健康——因为那里臭氧含量足够高。

随着科学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从天上到地下、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臭氧的身份将随之发生巨大转变。

(作者:朱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