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渝水区:完善产权流转体系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 傅志刚)近年来,新余市渝水区全力巩固土地确权成果,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立完善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加快了优质水稻、优质瓜果、高产油茶、商品蔬菜、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新型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40万亩优质稻、10万亩新余蜜桔(含果冻橙)、10万亩高产油茶、10万亩蔬菜(含香菇)、2万亩中药材、20万头猪牛羊的生产规模,总产值达54亿元,实现收入11亿元、利润3.2亿元,解决就业2.22万人。农村劳力依靠就近企业务工收入达2亿元,户均增收2000多元。

早在2016年初,渝水区11个涉农乡镇、159个行政村、1219个村小组全部完成确权工作,共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78575本,确权登记颁证面积达428074.78亩。为巩固土地确权成果,该区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与土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合资成立“新余市振兴农村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渝水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业务,形成了“1中心11站159室”的三级交易服务体系。合资公司将全区农村资产资源全部实行“线上”进场交易,解决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传播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全面盘活乡村闲置的资产资源,为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消灭“空壳村”提供了一个极佳途径。同时,提高了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并以证书抵押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全区财政惠农信贷通累计发放贷款1.49亿元。

该区以江西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试点县为契机,在明晰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三权分置”,带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22.53万亩,流转率52.6%,通过三级平台规范流转的转入方0.9万户,转出方2.38万户,涉及金额4600多万元;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区各类经营主体总数发展到2720个,其中农民合作社1500家,家庭农场373家,水稻种植大户121家;有效转移了剩余农村劳动力,全区2019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1万多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新余市雨禾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渝水区流转土地最多的合作社,合作社从最初流转土地1200亩发展到现在7000多亩,共流转了2000多户农户的土地,这些土地为公司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该区以省级重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围绕优质稻生产、生猪生态养殖、新余蜜桔、高产油茶、有机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目前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25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家。发展乡村旅游经营组织180多家,农副产品加工公司20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有力促进了渝水农村经济发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