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守望——记中国电信赣州兴国分公司驻梅窖镇黄岭村第一书记刘晓龙

个子高、身材魁梧健壮,一脸憨厚笑容,这是中国电信赣州兴国分公司驻兴国县梅窖镇黄岭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刘晓龙给人的第一印象。

图片1

自2017年7月开始在兴国县东北部边远山区的梅窖镇黄岭村驻村扶贫以来,从机关到农村,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刘晓龙快速转变角色,俯下身子扎根基层,一干就是三个年头。作为一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脱贫攻坚路上他始终保持着老党员身先士卒、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将电信人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本色在扶贫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几年下来他扎实有效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方法,以及待贫困户如自家亲人般的无微不至的工作态度,得到地方干部群众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从2017年至今他已先后荣获“江西电信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兴国县优秀驻村工作队员”、“兴国县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工作队员”、“梅窖镇脱贫攻坚贡献奖”、“梅窖镇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兴国县第一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演讲比赛第一名等多种荣誉。

心系群众   热情服务获好评

梅窖镇黄岭村距离县城有60多公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加之村里经济基础薄弱,黄岭村贫困发生率要远远高于临近几个村。刚到黄岭村驻村的刘晓龙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工作开展处处碰壁,遇到不少困难。一来自己没有去过农村基层,扶贫工作缺乏经验,工作开展还需摸着石头过河;二来自己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对村里的民风民俗和方言都不够了解,增加了工作开展的难度;三是部分群众对扶贫政策不了解,认为扶贫都是“作秀”、“走场儿”,群众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作为一名老党员,刘晓龙深知再硬的骨头也得啃,再难的事情也要做,他硬是克服种种困难专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他白天和工作队员一起进村走访贫困户,了解群众生活状况和经济收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晚上就在村委会加班整理一天走访的材料,一户一案记录摸排的情况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拟定工作思路和计划,并广泛和同村委班子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就这样坚持一个多月后,村里的贫困户情况刘晓龙已摸了个遍,而今走在扶贫路上田间地头的老表都会远远向他投来一句“刘书记好!”而他也能亲切地叫出每一个贫困户的名字。终于刘晓龙和村里的群众是越走越近,越来越亲了,而他的扶贫工作也开展的越来越顺了。“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万事难。我是一名老党员,一名扶贫干部,做的是扶贫工作,再苦再难我也要上。”面对我们的采访刘晓龙下意识地瞄了一眼胸前的党徽会意地笑了。

图片2

已是八十岁高龄的曾玉兰是黄岭村低保贫困户之一,老人的儿子早逝,儿媳常年外出务工,老人一个孙子在外地读大学、两个孙女在县城读高中,由于家庭负担沉重,加上有重男轻女思想,老人儿媳要求两个女儿缀学打工。在扶贫队员上门时,曾玉兰老人每每和刘晓龙说起这个事,都会淌下无奈而心酸的眼泪。而后不久得知两个女孩已经赌气选择辍学准备外出打工,刘晓龙当即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上孩子妈妈,并把教育扶贫的政策向她详细作了解释,还承诺只要两小孩回到校园将帮助她女儿申请助学金。在后来的走访中,逢年过节刘晓龙总不忘在村小店买点东西带给老人,叮嘱老人注意身体并不断询问老人家两小孩读书有没有困难,那次以后他个人已累计捐助3000多元帮助老人家小孩完成学业。令人欣慰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曾玉兰最小的孙女也如愿考上了大学。今年刘晓龙再次走访时,曾玉兰老人总是紧紧抓住他的手反反复复激动地说“共产党真好,共产党真亲”。

图片3

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2020年春耕时节贫困户廖海金老两口忙得不可开交,根据保春耕的要求村里的耕地必须翻耕种稻。廖海金一家因劳动力缺乏,家里主要劳动力也都已外出务工,平时两老人种地不多,离家较远的山窝里头的水田已几年没有开犁了。这次两老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坚持要把山里头这几亩水田翻地种粮。没几天老人家腰椎病又犯了,得知廖海金家有困难,刘晓龙马上上门探望,关心老人家生产情况,鼓励老人养好身体。“水田里的秧苗一天天长大,再过几天秧苗就要错过秧期,翻好的地可就白累了,我是一天也不能歇呀......”说着说着老人眼珠子滚起了泪水。面对廖海金的诉苦,刘晓龙心里清楚现在是农忙时节,村里本来就缺乏劳动力,找人帮忙插秧是不太现实。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和两个帮扶队友来到廖海金家里帮忙插秧来了。当问到他一个城里人从小到大没有下过水田更别说插秧,哪里来的勇气时。他说“我们做基层工作的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一定要全心全意,关心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以党员的条件来要求自己,深入到田间地头,广接‘地气’,才能实打实为群众办好事。”

因地制宜   科学施策现成效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增收的根本之策。为夯实扶贫工作,争取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新年伊始兴国分公司总经理刘名海同志在黄岭村主持召开了脱贫攻坚调度会,围绕黄岭村产业发展现状,同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共同谋划全年工作思路。根据会议的部署和安排,刘晓龙再次对全村97户贫困户进行全面排查和筛选,对有能力却没有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安排上户一对一的政策宣讲,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对接帮扶,并制定详细可行的脱贫路径。

图片4

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依托黄岭村地理和人力资源优势,刘晓龙提出豚鼠养殖脱贫致富的想法。因豚鼠养殖有成本低、效益快的优势,这一决定得到村委和其他帮扶队员的赞成,并由村委领办创办豚鼠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发展引导贫困户自主创业,坚定了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信心。“我们通过‘合作社+基地+养殖户(贫困户)+草料种植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以租用贫困户生产用房、签约贫困户务工、领养(全资或半资)回收等方式,共链接带动22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其中本村贫困户16户,周边村镇贫困户6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解决了,收入也明显增加了。”面对兴国县委宣传部的采访,刘晓龙兴奋地说。而后刘晓龙带领黄岭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陆续在《赣南日报》被宣传报道。

作为一名电信扶贫工作者,驻村以来,刘晓龙频繁走村串户的同时也在不断了解村民对通信业务的需求。为充分发挥电信通信在黄岭村的优势,解决黄岭村村民上网难的问题,刘晓龙特向兴国分公司申请在黄岭村较偏远的村小组新规划几条十余里的杆路,在黄岭村樟联等小组增加通讯基站,一改黄岭村部分山区无4G网络的局面。家住黄岭村樟联组的曾凡钟的父亲常年留守,年纪大耳朵不好使,打电话经常听不见,出门干活经常不带手机。曾凡钟夫妇俩都在福建务工,老人在家带着孙子孙女俩一起生活。2019年中秋节前夕曾凡钟回家探亲,这天上午刘晓龙刚好上户走访,在走访中曾凡钟向刘晓龙说出了心中的顾虑:“我爸年纪大耳朵已多年不好使,说实在的我在外上班也非常担心老人和我两个孩子,很想知道他们在家的生活情况。我老爸不会用智能手机,给他买了一个老年机嘛,有时我打电话回来他也经常听不清楚我们说话。我常年在外面打工,只要能听到老人和小孩的声音,我心里面也是踏实的.....”面对曾凡钟的顾虑,刘晓龙给他推荐了电信的智能看家产品并在手机里给他演示一番,曾凡钟欣喜若狂当即要求办理看家业务。刘晓龙马上联系装维师傅,当天曾凡钟一家便用上了电信的网络和智能看家产品。现在远在福建的他手机屏幕里点点就能看到家里老人小孩的生活情况,悬在曾凡钟心里的许久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敢于作为   忠诚党员有担当

驻村工作以来,刘晓龙始终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主线,把强班子带队伍贯穿到驻村工作全过程。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提高村委班子的理论学习能力和政策宣讲水平,多次组织全村干部和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必须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并通过细化工作措施,以日调度会、周例会和月总结会等形式推进落实加快脱贫进程。同时充分发挥好党员结对帮扶的作用,通过帮扶干部的各项政策宣传,引导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并量身定做脱贫规划,营造良好的扶贫、脱贫氛围,逐步落实计划和措施,达到同步脱贫的效果。在他的宣传组织下,村里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觉悟、工作积极性都得到提高。

图片5

新冠肺炎爆发后,刘晓龙接到通知后立即奔赴工作岗位。面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求助,刘晓龙积极协调各方援助,与镇、村以及一些电商平台、公益组织沟通协调,全力做好必需生活用品保障。同时积极发动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劝返点执勤,返乡务工摸排以及在村级防控点巡逻。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张贴海报、电话、微信群、广播等媒介进行广泛的疫情防控宣传,引导村民不聚集不串户,撰写《黄岭村抗疫日记》,宣传好人好事,倡导正能量。今年3月份得知黄岭村还有多名贫困家庭因家里有几个上学小孩,孩子们需要轮流使用手机上网课的情况。兴国分公司立即组织在黄岭村开展关爱贫困学子线上教学暖春行动,刘晓龙通过上门摸排和走访最终确定了困难学子名单,并协调公司帮扶人员顺利将兴国分公司捐赠的10台智能手机送到贫困学生手中,帮助孩子们真正实现“停课不停学”。刘晓龙同时还想方设法帮助困难低保户提高补助标准,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因疫情失业的贫困户实现再就业,帮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夜色已深,昏黄的灯光下刘晓龙还在整理一天的最走访资料。他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和电信扶贫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在刘晓龙的工作笔记里记录了这样一段话,“昨天有个朋友问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搞什么第一书记啊?’,我想起了庄子的一句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大山里头都是我的亲人,守望大山,让我真正体会到扶贫对于这些困难家庭的真实意义;对我来说,当好第一书记这辈子就这么一次,我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陈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