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寻乌两人一集体受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表彰!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经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

我县

晨光镇高布村第一书记

吉志雄

项山乡福中村乡村医生

潘昌荷

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在此次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

吉志雄、潘昌荷在北京现场参会

吉志雄

五年前,他告别怀胎三个月的妻子和5岁的女儿,只身来到高布村,那时村里没有像样的路,没有一盏路灯,没有村集体产业,村小学没有水冲式厕所。

三年前,他决心第二次留任,那时的村里还没什么人种百香果,也没有人决心复种脐橙苗,雨天村民们没有自己的活动场所,高布村也还鲜为人知。

一年前,他知道高布村通向圩镇的晨光老桥坍塌后,乡亲们的出行不便已经让新年对新桥充满了期待,尤其当他得知疫情发生后的高布村有乡亲在隔离观察、村里防疫物资奇缺时,立刻提前结束难得的假期,2020年2月2日凌晨,从北京冒雪背起行囊,逆行辗转2000多公里、耗时16个多小时,将单位支援老区的防疫物资送达后,又一次与村民并肩作战,个人购买2万多元的口罩捐给全村村民和急救中心,为武汉防疫捐款6600元;继续留任后,他一直坚持战斗在乡村扶贫防疫一线,连续8个多月没顾得上与家人再次见面;2021年2月,他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再次割舍回家团聚的机会,全身心陪伴村里报名参军及支援抗疫献血的返乡青年度过了一个健康幸福年;他坚守乡村扶贫防疫一线一年多来只回过一次家,他协调一切力量在2021年伊始建成了镇中心的供销大桥,解决了一年多来困扰高布村民在内的全镇人的民生难题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排查出呼声最高的群众烦心事,他就是寻乌县晨光镇高布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吉志雄,五年多来,他三次任职期满三次选择留下,把原软弱涣散的高布村党支部带成连续五年先进的党支部;六次带头义务献血救急解难;七次组织当地学子开展寒暑假大学生座谈会和志愿扶贫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回乡发展和为部队输送优秀子弟十余名。

潘昌荷

1974年潘昌荷在自己的家乡项山乡福中村当起了“赤脚医生”,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一干就是46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里雨里,严寒酷暑,他始终坚守在农村,坚守着清贫的生活,脚踏三省,只为守护山村人民的生命健康,为脱贫攻坚鞠躬尽瘁。

一.义无反顾,做山区群众的守护神。完成实习之后,潘昌荷就回到家乡开始了从医生涯,对于七十年代初的农村来说,当时经济极为落后,交通十分闭塞,迫切需要他这样乡村医生,呵护老百姓的健康。他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认真工作,全心全意服务周边百姓。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积极虚心请教,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医术得到了广为传赞,当时有县城的大型诊所高薪聘请他到县城坐诊,但他当场就回绝了该诊所的请求,因为他心中一直放不下这偏远山区的几千群众,他知道深山更需要他,他用坚定的信念,一干就是46年,用的精湛的医术守护着深山村民的平安,深得村民的好评。

二.扶贫济困,做健康扶贫的践行者。群山之中有他40余载留下的足迹,青山见证了他的行医之路,岁月印证了他的执着。这位行医横跨赣闽粤三省的乡村医生,始终牢记习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嘱托,用自己一生的清贫书写了群众满意的健康扶贫“答卷”,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入户为村里42户建档立卡户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帮助贫困户报销医疗费、履行家庭签约服务等。他总是第一时间将最新的医保政策、卫生防疫知识等宣传给村里所有农户。46年来,服务方圆三省10村8000多户农户,日常诊治病人20余万人次,上门出诊近万人次,平均每天步行10公里以上,步行超16万公里,可绕地球四圈多。同时,帮助村里留守老人代缴医保300余人次,帮助住院人员办理转院手续近百次,摸排和协助农户办理慢性病200多人次,并为全村群众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 特别对65岁以上老人、孕产妇、行动不便的患者,作为重点健康体检对象,进行定期随访,他成为了村民们最熟悉、最亲切的人。

三.医德高尚,做无私奉献的行医人。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潘昌荷一生将扶贫济困作为从业的准则,守护住了村民的健康,守护住了那片土地的祥和。他始终将行医与脱贫攻坚紧紧地连在一起,心里始终牵挂着病人的安危,恪守行医使命,对贫困病人如亲人,从那留下岁月痕迹的厚厚的一叠叠的账本都是对他几十载无私奉献的最好诠释,他先后为孤寡老人、贫困户、军烈属减免或垫资医药费达几万元,在当时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同时,他还为村民免费做康复理疗2000余人次,每年免费提供血压测量等体检服务超1万人次,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经常免费进行诊疗,他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震撼着我们内心深处的弦,在当下物质丰富的环境里,他用足够的精神食粮,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四.初心不忘,做扶贫路上的追梦人。时下正值圆梦中华,脱贫攻坚也从集中攻坚转向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主,潘昌荷依然朝着他心中的那个中国梦前进,依然在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奔走出力,依然做到有需必应,每天监测着贫困群众的健康,通过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诊疗,动态清零。他对梦想的执着都会为赣南苏区乡村振兴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扶贫先扶智”“扶贫需扶技”,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始终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助力,成为职教助力脱贫攻坚的一面旗帜。

一.坚持因需设课,铺就就业创业光辉大道。根据全县首位产业发展及贫困户就业需求,因需制定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开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气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等7个专业,为当地培养了专业对口的各类人才,发挥了专业优势,助推脱贫攻坚,成效凸显,影响巨大。

二.坚持因需培训,成就脱贫致富远大前程。充分发挥职校优势,强化社会培训,积极开展特色小吃、月嫂培训、工艺品制作等社会培训,2018年至今,共组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156班次,培训贫困劳动力4317人次,参训贫困户户均增收1.6万元,让3218户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

三.坚持因人施教,锻就阻断贫困强劲筋骨。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手段,近年来,寻乌职校围绕“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不断强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招生力度。同时,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行“两个优先”政策,即优先选择专业和优先在园区企业就业,对就读首位产业专业并在本县就业的贫困户家庭子女,统一给予一次性5000元奖励,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贡献了职校力量。

四.坚持因才就业,铸就稳定脱贫坚强基石。就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最好办法。近年来,寻乌职校以实操能力建设为重点,持续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与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全国500强上市企业——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与大汉集团旗下贵州大汉师创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建设电商人才孵化基地;与蔡崇信公益基金、北京火星计划教育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影视后期制作技术订单班等方式,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方向、更多选择。同时,把人才培养目标与本地企业用人需求相结合,立足企业需求开设专业、培训技能,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实习期已被园区企业“预定”,就业率达98.2%以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