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共宁都县委
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布了宁都县“我为群众办实事”
重点民生项目清单
一起来看看
↓↓↓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
1. 依托蔬菜、脐橙、黄鸡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港基地。
成果进展:县蔬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果茶发展服务中心积极宣传引导相关企业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申报认定工作,协助相关企业编制申报材料。我县黄石硕铭、青塘农业两个蔬菜基地已认证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2. 落实企业用电惠企政策,帮扶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用电惠企补贴。
成果进展:县工信局、县财政局为企业落实企业用电惠企政策,帮扶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用电惠企补贴,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用电惠企补贴已全部发放到位,积极帮助企业减少生产成本。
3. 推进龙溪湖商贸中心及周边商圈建设,建设大型超市、名品、服装、主题卖场等。
成果进展:2021年9月,龙溪湾已建成49万平方米商住和商业用房,其中含商业用房150多间店铺、2万多平米大型商超、近3千平米的影城等。2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和100个地面车位土建工程及消防、水电等配套设施已完工,大型超市鹏泰百货已开业。龙溪湾一溪两岸商圈基本形成,商业氛围日渐浓厚。
4.充分利用翠微峰、小布、黄陂、东山坝、梅江七里等红色资源,纳入赣州“初心路”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旅游新体验。
成果进展:我县已纳入赣州“初心路”精品旅游线路,小布红色景区已打造成我县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小布红军训练营自去年开营来已接待研学团队500多批次。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
5.举办蔬菜、茶叶种植实用技术培训班,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
成果进展:茶叶技术培训:7月8日,在小布镇开展茶叶生产管理技术培训会,发放科普书籍、茶叶生产管理技术资料400余册,共有80余茶农参与,茶农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蔬菜技术培训:已开展全县蔬菜种植技术培训9期,培训人数超4000人次,覆盖每个种植阶段,农户种植水平明显提高。
6.全面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治理模式,实现全县乡镇、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常态化。
成果进展:县财政预算安排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已全部拨付到乡镇。全县299个行政3380个自然村组实现了全覆盖常态化,全县有保洁员2259人,放置公共垃圾桶2.2万个,新建垃圾中转站23个,配置垃圾压缩车辆39辆、非压缩车辆46辆、电瓶车167辆、大板车1175辆,保洁工具2538套。实现所有自然村组都有1名保洁员、10户左右配置了1个公共垃圾桶的目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7.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逐村逐户逐厕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
成果进展:全县207735户农村户厕信息已全部录入系统,共有厕所254552个,经摸排,全县尚有375户农户卫生厕所未改造到位。截止9月底,已下达375户卫生厕所改造计划,按每户3000元的奖补标准实施改造。
三、保障基本民生方面
8.在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课后服务,解决“四点半”难题。
成果进展: 2021年3月,县教科体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宁都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教科体字﹝2021﹞38号),县发改委、县教科体局联合印发《关于宁都县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宁发改价字﹝2021﹞6号) ,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工作遵循自愿原则,惠及学生26000余人。根据教育部《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精神,7月,易堂学校、宁都中学初中部实行暑期托管服务试点工作,对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开展暑期校内托管服务工作进行了部署。截至9月,城区13所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服务,3000余名学生参与暑期托管。2021年秋期学期,全县中心小学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近8万名学生参与。
9.续建宁都县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宁都县传染病医院,启动新建宁都县人民医院医技大楼、宁都县中医院医技大楼。
成果进展:县人民医院内科大楼目前已完成一期主体工程验收,基本完成室内室外装修,目前正进行手术室、ICU二次装修。县传染病医院已开工建设,现已完成住院楼一至三楼内墙砌体及门诊楼、后勤保障楼的铝合金安装。县人民医院医技大楼,6月30日已完成招投标,7月26日签订合同,施工许可证已办理,并开工建设;县中医院医技大楼,8月5日完成了招投标,9月1日已签订合同,并开工建设。
10.推进全县心电中心、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健康宁都平台建设,实现县、乡诊疗信息互通,鼓励乡镇卫生院开展适宜手术,解决“大医院挤、乡村弱”现象。
成果进展:今年3月份影像中心正式投入使用、5月份心电中心正式启动,截止9月,影像诊断中心协助乡镇卫生院诊断病例7519例,心电中心协助乡镇卫生院诊断病例1766例,通过建设共享医疗信息系统,更有效地发挥了医疗资源,引导基层患者就近就诊,有效缓解了“大医院挤、乡村弱”的现象;消毒供应中心目前已完成前期建设,预计10月底前投入使用。
11.加强血透中心管理,解决乡镇慢性肾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持续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代办免费救治手续、代领免费救治药品、送医送药免费上门随访服务活动。
成果进展:在青塘、黄陂、固厚三个卫生院增设血透室,加上原来已有的(长胜、洛口)2个乡镇血透室,实现了全县每个中心片区都设置了血透室,今年以来加强血透室规范化管理,积极调度医务人员进修、加大宣传力度,截止9月,在五个乡镇血透中心长期治疗患者已达64人,极大地减轻了患者治疗成本和避免了舟车劳顿之苦。在黄陂镇中心卫生院推行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代办行动,有效地提高了黄陂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率和减轻了患者家庭负担,被市卫健委和市纪委在全市推广。今年以来,县卫健委持续加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代办行动推广工作,全县各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代办行动,并纳入重点工作考核,实行月调度、月报备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率和降低了治疗成本。
12.针对门诊慢性病办理时间过长,通过简化手续,优化流程,有效缩短办理时间。
成果进展:已印发《关于进一步简化门诊特殊慢性病办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宁医保字〔2021〕20号),进一步优化了办理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间。截止9月,已办理5546例,并建好相关台账。
13.推进兴泉铁路建设,确保兴泉铁路建成通车。
成果进展:兴泉铁路自既有京九铁路兴国站引出,经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宁都、石城,向东进入福建省,经三明市最终接入福厦铁路泉州站。全线新建正线长度467.8km,新设车站44个(利用既有车站3个为兴国、泉州、惠安);铁路等级为一级铁路,设计行车速度为160km/ h 。兴泉铁路在宁都境内全长61.2km,途经赖村镇、青塘镇、竹笮乡、长胜镇、固厚乡、固村镇等六个乡镇。设车站6个,为赖村站、邮村站、宁都站、果子园站、首塅站、荷树下站。累计征地完成4784.4亩,迁坟4797座,房屋拆迁305户73571㎡;路外环境安全整治837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9月30日已正式通车。
14.完成县道X386东江大桥至枫子岭项目建设。
成果进展:项目建设里程2.168公里,路基宽24米,按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目前该路主体工程已完成,附属设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
15.实施江西宝华山集团宁都水泥有限公司青塘水湖寨石灰岩矿、宁都县青塘镇谢村牛岗山采石场等2个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成果进展:已通过专家组及相关部门初验,2个矿山已完成道路硬化、场地平整、排水沟和沉砂池修建,植草种树、坡面喷播草籽复绿等工作也已完成,已完成修复治理工作。
16.在九中、四中、三小、第四幼儿园、第五幼儿园等学校周边路段安装路灯。
成果进展:九中、四中、梅江大桥、第四幼儿园、三小、复兴路、北门红绿灯、凌云中大道、易堂学校等学校周边路灯安装已全部完工。
17.启动红山岭、阳光都会等老旧小区改造。
成果进展:已完成红山岭小区具备施工条件的强弱电套管的预埋及穿线工作、雨污管的铺设工作、检查井的砌筑工作;已完成红山岭小区道路工程具备施工条件道路碎石垫层的铺设以及路沿石的砌筑工作;已完成红山岭园建工程部分围墙的新砌及修缮工作;正在进行红山岭小区建筑工程屋面隔热、防水及外墙的粉刷工作;正在进行阳光小区、集贤小区的防盗网、违章建筑的摸查及上户动员工作。
18.启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成果进展:我县已出台《宁都县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暂行办法》(宁府办字﹝2020﹞56号)文件,提供加装电梯政策支撑。至目前加装电梯已通过审批1台,有2台在准备资料待审批,近期准备开工2台加装电梯。
19.围绕“九乱一毁”,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修整城区破损道路(含人行道)、窨井盖等公共基础设施。
成果进展:县整治办采取每月督查的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并以提醒函、督办函等形式进行反馈,限期整改,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已完成环西北路、商贸城、中山大道南、登峰大道等人行道修补,已完成商贸城周边至宁师、美食街周边等路面修补,已完成商贸城、城南小区、宁都大道C段等井盖修补。截止目前,共修补破损路面18000余平方,修补人行道 1560余平方米,更换井盖185座。
20.为县城范围无物业住宅区和街道居民房安装门牌号和楼栋号。
成果进展:为切实解决县城范围无物业住宅区和街道居民房安装门牌号和楼栋号问题,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宁都县公安局已基本完成城区门楼牌编制安装工作,共安装门牌5万余块。
21.为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上门认证服务,设置标准化社保卡办事大厅,添置自动化设备,方便办事群众;针对当前个别社保政策的变化,加大对社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政策知晓率,消除群众疑虑。
成果进展:已为有需求的退休老年人开展了本年度资格认证,人社局一楼大厅已设置标准化社保卡管理中心,配置了自助制卡机,设立了银行制卡网点;4月26日,宁都县社保局联合仲裁院、劳动监察局在宁都县工业园区走访七波辉、明德服饰、易富科技等企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园区企业送去了社保政策和服务;4月14日至15日社保局工作人员深入竹笮乡布头、竹笮、赤坎、大富村进行了走访座谈,4月28日,宁都县社保局联合梅江镇政府组织召开了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座谈会,宣传和落实被征地农民参保政策;5月26日在宁都县文化广场举行了由宁都县财政局、宁都县人社局举办,宁都县社会保险中心承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社保政策宣传活动。
22.畅通重点优抚对象在全县医疗机构“一站式”服务渠道,实现全县医保框架内重点优抚对象用药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各医院出院一次结算。
成果进展: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已联合县医保局、县卫健委印发《关于完善推进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工作的通知》。
23.开展“我替烈士看爹娘,为烈属办实事”活动。
成果进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把党的关爱送到老兵心中”等活动,截至日前,已走访慰问烈属34人,发放专项慰问金、及走访物资共计17000余元。
四、提升政务服务化营商环境方面
24.开展县乡干部联系帮扶市场主体活动,梳理、宣传惠企政策。
成果进展:协助市场主体修复信用,移除经营异常名录570户;对我县惠企政策进行了梳理汇总,共梳理40项惠企政策,并整理成册,上半年已发放惠企政策汇编300余份至各单位、市场主体宣传阅览,增强政策知晓度。
25.在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自助服务专区”,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办”。
成果进展:为确实方便群众,县行政审批局已在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自助服务专区”,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办”,目前已投入试运行使用。
26.缩短用电、用水开户申报单移送时间,增加移送次数。
成果进展:县供电公司和供水公司根据省市公司出台的相关文件,简化办事程序,用户只需前往各营业厅提交申请单,就能办好开户申报工作。
五、推进基层治理方面
27.增加完成86个“智安小区”建设,完成3000个农村“雪亮工程”前端建设。
成果进展:已完成第一批11个“智安小区”安装、调试等工作,已完成第二批80个“智安小区”的勘点工作,已完成1000 个一类高清全结构化视频监控点,已完成农村“雪亮工程”3000个视频监控点前段建设。进一步压缩了犯罪空间,提高我县公安机关“打防管控”能力。 2021年来,我县公安机关利用视频监控提供破案线索200余条,破获刑事案件11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名(含协外),查处治安案件80余起,受理群众求助开展视频调查600余次,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28.开展护校安园活动,选派民警兼任中学学校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深入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消除各类涉校安全隐患。
成果进展:在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落实“护校岗”,维护学校上学、放学交通秩序和治安安全。选派基层派出所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民警兼任学校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深入校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安全防范指导等工作。组织民警深入学校开展法制宣讲活动151场次,受教育师生6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切实提升了全县广大师生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联合教育、卫生、市监等部门开展校园安全检查,消除了校园安全隐患,维护了校园及其周边安全稳定。选取宁都中学新校区、易堂学校、宁都九中、宁都县幼儿园等10所学校作为“四个一”(一个安检门、一键报警器、一组存储柜、一间会客室)工程试点建设,单位主体工程全部完工,视频监控联网、一键报警系统升级、保安离岗报警、远程广播有待进一步完善。
29.依托“一村一辅警”基层基础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送法进乡村社区,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成果进展:全县范围内共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1731次,发现矛盾纠纷694件,预防矛盾纠纷625件。已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4次,分别前往竹笮、东山坝、会同、小布等乡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法治宣传暨义诊系列活动;开展送法进社区3次,分别前往城北社区、县城中心城区等社区开展法治宣传和法治讲座等活动。
30.提高村(社区)干部和妇女小组长基本报酬。
成果进展:2021年6月,县委组织部、民政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村(农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的通知》(宁组字〔2021〕26号),从2021年4月起,全县村(农村社区)干部的基本报酬上调 200 元/月。2021年6月,县委办和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通知》(宁办字〔2021〕19号),对城市社区干部报酬待遇进行了调整。2020年9月,村妇女小组的固定工资补贴由原来的100元/月提高到200元/月,2021年起列入县财政预算。
31.安排生活补贴,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成果进展:自2021年起,将乡镇卫生医疗机构人员基本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按50%纳入县财政预算,2021年度安排资金542.25万元;2021年起将离岗退出的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贴、艰苦边远地区在岗乡村医生生活补贴纳入县财政预算,2021年度安排资金247.6万元,有效地提升了乡村医生待遇,提高了生活保障。
32.优化办事流程,为当事人执行立案提供便利。
成果进展:为改进服务方式和司法作风,消除各种诉讼不便,让人民群众解决纠纷时更省时、省力、省心,县法院制定并实施诉讼便民服务措施9条,开展执行攻坚行动2次,优化了办事流程,为当事人执行立案提供了便利。
33.结合“七夕节”等时间节点,举办单身青年交友活动,助力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为我县青年搭建婚恋交友平台,帮助解决青年婚恋问题。
成果进展:为我县青年搭建婚恋交友平台,帮助解决青年婚恋问题,团县委已于8月1日成功举办单身青年交友会,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13万余人次,现场促成10对青年交友。
34.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深入细致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集中查处“三车一疲劳”、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
成果进展:结合道路交通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50条意见要求,全面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一是扎实开展道路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活动,挂牌督办各类隐患46处,下发督办函21份,剩余2处正在整改,整改率达90%以上;二是加大路面防控,保持对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高压态势,交管、交通、公路等部门在国省道、城区、农村区域加强联合执法检查,打击“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7000余起,其中“一盔一带”1万余起,无牌无证5300起,酒驾382起,醉驾33起,客车超员8起,其他车辆超员440起,假牌套牌36起,货车超载超限202起,货车违法载人59起,行政拘留2人。
35.加强对旅馆业、寄递物流业和民爆、危爆、剧毒物品等的安全监管,杜绝发生安全事故。
成果进展:我县危化、工贸领域大排查大整治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共检查重点企业15家,发现问题隐患82条,并分别下达整改指令书15份,已全部整改到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