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的成功,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压力,因为我是一个作家,作家总是在创造,总是在寻找。”作家、编剧周梅森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
小说出版之际,由其改编的电视剧《突围》开播,由靳东、闫妮、黄志忠、陈晓、秦岚等主演,周梅森担任编剧。
小说内容涉及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银企险企、民间借贷等,从历史到现实,从国企到民企,从政府高层到民间。小说中对煤矿的部分描写,更是来源于周梅森早年在煤矿工作、生活的经验。
在周梅森看来,他想写的是一部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周梅森说,“总要有一部分作家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老百姓关注的那些问题,不能装作看不见。尽管有很多磨难,但作为一个改革开放时代的作家,我有责任和义务。”
周梅森:在《人民的名义》拍摄期间,这部小说就开始创作了,应该算是我创作(生涯)中很顺利的一部。为什么呢?因为积累时间较长,几十年的生活积累让我找到了灵感,所以这部小说半年多就写完了。创作对我而言是轻车熟路的,像“林满江”“石红杏”“齐本安”这些人,都在我脑海里浮现很久了,写起来很顺利。
周梅森: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国企,我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作为一个作家,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我这段历史写出来,这一直是我非常惦记的一个题材。现在这种环境,促使我有可能把我人生经历中的一个印象、这段岁月的故事,非常深刻地讲出来。
周梅森:“石红杏”闫妮的表演是令我震惊的,可能有一些观众不太理解“石红杏”为什么要这样表演。当时这个角色的人选,我点名要求选闫妮。因为我想描绘的女主角,不是那种刻板、千人一面、冷冰冰、霸气的“模式化”人物,我需要一个感情丰富、有人间烟火气,而且能够适应剧情的女主角。事实证明选择闫妮是对的,她成功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具有鲜明特色的女高管形象。
中青报·中青网:“京州”故事深入人心,未来创作有没有可能出现“京州大宇宙”?
中青报·中青网:创作合格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要把握什么关键点?
<p id="UxMH3P46L7v7Mq4G"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2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normal;"=""> 周梅森:我觉得要把握住这个时代的本质,这个时代的本质是什么呢?一方面我们创造了中华民族最辉煌的一页历史,同时也面对着千年未有的变局,在这么一个崛起的年代,各种社会矛盾都会暴露出来,这都很正常。必须有一部分作家关注现实生活,有勇气正视这些矛盾,不能在这些矛盾面前闭上眼睛,不能装作看不见。我想,真实是作品的生命。如果说现实题材都变成了好人好事的记录,我相信老百姓也不会喜欢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