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转身》 范稳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扶贫攻坚,改变着数千万人的命运,无疑值得文艺工作者去观察、记录和书写,但另一方面,进入文学创作范畴,主题写作又常易落入“主题先行,文学欠奉”的窠臼。难得的是,我们从《太阳转身》中看到,范稳在创作中能有意识地打破这一窠臼,尽最大可能创造文学性的空间来面对和处理当下的现实问题,当小说获得了丰满的血肉,主题也愈发凸显出坚实的骨架。
卓世民“转身”的缉凶之旅,正是从南山村启程的。这个坐落在边境线上的小村庄的“转身”,穿插在卓世民的记忆中,构成小说的另一条暗线。这里曾是自卫反击战的前线阵地,是卓世民参军时曾流血战斗过的地方,他难忘战争年代里村民奋勇支前,和战士们并肩作战守卫祖国西南大门,南山村因之获得支前模范村的美名。然而市场经济大潮中,这里因偏僻落后而日渐贫困,人心思变,以致几乎全村做起了贩卖人口的勾当。英雄村成了犯罪村,令热爱这片土地的卓世民痛心不已。不过,让他欣慰的是,当年打仗时的民兵搭档、老村长曹前宽拥有守护“英雄村”的初心,为了冲破贫困的牢笼,不畏艰险,带领村民们数年如一日地在大山上用双手凿出一条通路来。老友重逢,故情不散。这也是小说的动人之处,南山村对于卓世民来说,绝不仅仅是“犯罪现场”之于警察,而是牵系着更绵长细腻的千丝万缕的情缘,人性的善与恶、世间的理与情交织在一起,使他无法置身事外。看似遥远区隔的乡土,也是我们身处其间的国土;守卫疆土是战争,扶贫攻坚也是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范稳从人性、人情、人心的层面上将此间与彼间自然地勾连起来,拉近了普通人与时代主题的距离。
书中另一条线索是卓世民的女儿、人类学教授卓婉玉到侬建光夫妇的壮族村寨挖掘民族文化、力导文化扶贫的过程,这也是另一个村庄“转身”的故事。小说标题中的“太阳”,即来自壮族的太阳崇拜。这部分内容很多来自范稳自己对壮族文化、地理风光的亲身考察,如此贴近大地,“让此时此刻的风光风雨风云获得古老史诗般的气象”(李敬泽语),在当今小说中十分难得,也让读者有机会感受到旖旎绮丽的边地文化,为文学赋予人类学、社会学的宏大视野。不过客观说来,比起其父,卓婉玉这一形象的塑造有扁平化之嫌,且以外来者的身份介入“奇观”,缺乏与土地的联结感,使得这条故事线略为生硬和程式化。包括对政府部门后续表彰和扶助曹前宽修路等一些细节上的书写,也有此不足,与小说主线的自然叙事及小说语言形成一定裂隙。
<p id="uxLY4YEQDl9uXi87"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0px 20px;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normal;"=""> 时代主题风起云涌,文学性和时代性如何有机结合,并在此双重维度上给出更饱满深刻的呈现,对作家来说或许是个有难度的新问题,但作为当下变迁的记录者和书写者,作家当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这也是今日读者向他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