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犬类也变得躁动不安,极易出现伤人事件。加之大家衣着单薄,裸露在外的皮肤增加,被犬类抓伤、咬伤的情况也随之增加。
为此,疾控部门提醒广大养犬主人,加强养犬管理,规范养犬行为。同时,提醒广大市民在户外碰到陌生犬类的时候,不要去招惹他们,遇到没有系绳的犬,要避免与它对视,时刻保持与犬的安全距离。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
狂犬病毒通常由病兽通过唾液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类,其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患病后其特征表现为特有的恐水、畏光、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为猫、猪、牛、马、流浪的或者野生的哺乳动物、蝙蝠等。
狂犬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1、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病兽的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少数可在宰杀、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
2、蝙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3、器官移植也可传播狂犬病。
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普遍易感,兽医与动物饲养员尤其易感。人被病犬咬伤后发病率为15-20%,被病犬咬伤后发病与咬伤的部位、严重程度、伤口处理、被咬伤者免疫力以及是否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等相关。
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因此,疾控部门建议被高风险动物致伤后,应第一时间进行暴露后处置。
如果被咬伤应该怎么办?
万一被犬类咬伤或者抓伤后,一定要及时处理伤口,并迅速前往正规的犬伤门诊,根据伤口暴露情况判断和处置,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否则,一旦感染狂犬病毒,发病后死亡率达100%。事实上,除了被犬伤外,被猫、猪、牛、马等高风险动物咬伤后也可能感染狂犬病毒。
1、处理伤口: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如果伤口严重或有出血,则尽快用手边洁净的毛巾、布条等止血,及时就医;
2、主动就医:不管动物是否打了狂犬疫苗,只要伤口达到Ⅱ、Ⅲ级暴露的,都要立即前往附近的犬伤门诊就医;
4、接种疫苗:根据伤口暴露情况进行处置,及时、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来源:综合大江网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