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鹰潭偏远山村小学,活跃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来自城市,奋斗在偏远乡村;他们为山村学生带来欢乐,为贫困山区带来希望,他们是江西师专的顶岗支教扶贫人。
江西师专积极探索“实习+支教+师资培训”多形式的教育实践, 近三年来,该校共有2700余名师生奔赴全市基层中小学开展顶岗支教工作。师生们认真践行“自强 厚德”的校训精神,肯吃苦、善躬耕、勤于业、能务实,积极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用不懈奋斗绽放青春光彩,用身体力行谱写青春之歌。
情牵山乡助力振兴
在贵溪文坊镇西窑村小学,江西师专支教志愿者潘婷带着孩子们玩起了游戏。西窑村是省级贫困村。学校6个年级,只有5名老师。近年来,江西师专组织师生开始到村小开展支教扶贫,增强教资力量。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希望。近年来,江西师专针对贫困地区不同的教育特点和学生需求,探索创新教育扶贫活动形式,组织专业师生为贫困乡村学校送知识、送快乐、送温暖。
拓展思路,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该校还联合各区(市)教体局,主动对接乡村小学精准帮扶,建立“高校-政府-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定期开展实习支教活动。
物联网编程猫在支教
学校开展网络远程教学。江西师专调集优势课程资源在余江区春涛镇山涛村携手建立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通过线上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支持课程创建、内容共享、交流互动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教育均衡发展。
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近年来,江西师专学前教育学院在贵溪市滨江社区、姜家社区、周塘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四点半绘画课堂”、“音乐课堂”、“阅读课堂”扶贫支教等活动,给学生送去欢乐。
给基层教育输送“新鲜血液”
顶岗支教实习是基层教育的“助推器”,实习生们在校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课,已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储备。他们到实习学校后很快进入了“教师”角色,承担了大量教学任务,为基层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弥补了乡村小学师资力量的不足。
2019年,郑佳佳、张琦等四名学生来到交通不便的金沙小学,她们克服各种困难,努力适应生活环境,认真开展教学,得到了村民好评。
“这些实习生专业性强,能吃苦,很敬业,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金沙村小学校长彭剑中如此点赞。
让学生在一线成长成才
江西师专把顶岗支教作为有效服务社会、深入了解基层、磨练学生意志、提高学生能力、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一个个“准老师”们在顶岗支教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付出并收获着。
陌生的工作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繁重的实习任务无疑是对实习生们的考验。但也正是这种环境磨练了学生的心志,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在实习学校,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在丰富实习学校课程门类的同时,增设了音乐、美术等课程,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不断提升,更加沉稳与自信,教育的责任感大幅提升。
“顶岗的日子,看似单调,却收获充实;看似苦累,却收获颇丰;看似艰苦,却收获了坚强。”学生黄小芳、魏丽萍,2018年在偏远的贵溪冷水小学支教后,更加坚定了执教的信心。
在基层续写青春故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实践中就增长多少才干。”正任教于余江区春涛镇中心小学的裴丽明,对支教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情。
正是基于这种感情,带着憧憬毕业后的裴丽明继续选择在山村小学任教。入职第一年开始担任学校的大队辅导员至今,担任语文老师及班主任。新角色、新环境、新挑战,学生时代的积累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着新的内涵。也正是在“新”的实践中,裴丽明不断成长成熟,迎接挑战,从入职至今获得省、市、县级奖励21项,一张张荣誉证书也是对她的鼓励。2019年6月,余江区启动“名师工作室”,经过努力,她顺利成为艾芳菲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工作之余,备考研究生,她拿到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多年来,江西师专师生们一届接着一届干,支教的接力棒将不断传递,他们将在基层细细耕耘、默默付出,体验农村生活的艰辛,感受支教生活的不易,用实践书写报国情,为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