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是个好地方 | 龟峰寺

龟峰寺景区与南岗山景区相连,也是一片奇峰插天的丹霞地貌。只是离县城更远,游人相对就更少一些而已。

龟峰

       这是该景区的第一高峰,位于安福乡与梅江镇莲塘村的交界处,峰头如龟昂首,俗称龟岭脑;峰下有寺,叫龟峰寺。寺侧有两块巨石,中间开裂,像庙里占卜的“圣告”,叫圣告石。寺中有老人长住,照看寺中的香火。寺后是高岩,有汩汩泉流;寺前有几株枇杷树,金黄色的果实挂满枝头。

       从莲塘方向看,龟峰像一尊坐佛,因此又叫佛寨。

       攀登佛寨有两条路:一条从龟峰寺脚下由西往东盘旋而上,另一条从莲塘由南而北攀登,两头都有寨门。两条路都很陡峭,特别是从龟峰寺上,山路窄小,铺有石头的路段长着苔藓湿滑异常。当地的向导是寺中的住持—— 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身材瘦小,健步如飞,身手像猿猴一般敏捷。游人却不行,走得小心翼翼,生怕坠下万丈悬崖。

      佛寨上面平地数十亩,有井泉,泉水终年不竭。古时候,佛寨办有学馆,据说“宁都三邱”中的邱珍、邱璧都在那里读过书。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的佛寨是一个果园,有一户外地人在上面居住多年,种有脐橙、柑橘、蔬菜等作物,一派田园风光。北端有一古墓,站在墓前,梅江的流水仿佛扑入胸怀。

      现在,佛寨上面一片荒芜,田园、道路被茅草覆盖。岩下的土坯房已被掀去了屋顶,土墙还固执地挺立着,只是满脸尘土。没有门框的房间里,散落着一些残盆碎瓦;昔日曾冒着炊烟的土灶揭去了锅,冷冷地挂着几张蛛网。

龟峰寺守在一条交通要道的中间——龟峰的龟背上。古时候没有公路,黄陂方向的老百姓从乡下进宁都县城,要顺着古老的驿道走,龟岭脑是必经之路。

从安福来路上看,龟峰一侧刀劈斧砍,如一方框,隐约若有字,像一页天书,挂在天空中。

猩猩石

         龟峰下有一较低矮的石峰,像一头棕色的猩猩,日日夜夜守候在通往龟峰寺的路旁。它神情专注,目不斜视,是不是佛祖派遣来龟峰寺看门,或者接引的神仙呢?你说是,它就准是;你说不是,它就不是。

塔形、仙人桥

      莲塘村林家源水库西岸有一排丹霞峰峦,其中有一座圆柱体的丹霞石峰,石峰高约60米,被风雨雕刻得上细下粗,远看为六角形,连顶五层,仿佛是一座尚未完工的宝塔。林家源村去龟峰寺的路上有一处悬崖,悬崖上有一道长约60多米、宽约1至2米、高约10多米的石梁,仿佛是一座桥。

      传说有一夜,鲁班与师妹在这里比试手艺,鲁班造桥,师妹建塔,以黎明鸡叫为截止时间评判胜负。结果五更鸡打鸣时,师妹的塔只完成了雏形——被称为“塔形”;鲁班的桥刚刚造好——被称为“仙人桥”。

     鲁班虽然赢了,但今天看来,他的桥却已经被水泥路面覆盖,难以看出究竟;师妹虽然输了,然而石峰倒影水中,峰的阳刚,水的柔和,相辅相成;湖光山影,显得风情万种。她的塔形可要比鲁班的仙人桥美多了。

濛山岩

      石上镇莲湖村南向行数里,有一座高耸的丹霞,叫“濛山岩”。岩高百余米,岩顶长年泉帘飘飞,夏日清凉宜人,暑气消尽。岩下建有寺庙(超化院),寺中稍显阴湿。距离濛山岩三四十米左右有一片竹林,有“竹坞山房”学校遗址(旧称“经馆”),清代李宜清在此读过书。《宁都教育志》载:“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进士李宜清(东韶淋池人)曾幼读受业于此。后李宜清任江南监察御史,出巡台湾政绩斐然,回乡省馆时曾亲书‘青山叠翠’匾额一块,赠于山房以示报本。”

      最早的寺庙是什么时候建的,已无法考究,但从1982年发现的宋末曾原郕《重创濛山超化院》碑刻的叙述中,了解到后周显德年间(954—960年)里人赖箕在濛山掘的铁佛一尊的事实,就知道应早于公元954年。至于竹坞山房什么时候建的,现亦无从知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