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是个好地方 | 螺石山

螺石山位于宁都县城南5千米处,与水东工业园东西相对,隔河相望。螺石山像一只底朝上的田螺,在接近山顶的地方建有一座古寺,叫作“螺石仙”,或是“螺石寺”;远看螺石山又像一只翘首而立的鹰,所以许多人称之为“老鹰山”。

在古代,螺石山是宁都的风水山,守卫在宁都县城的南大门。明代永乐年间进士、官拜南京右都御史的宁都人陈勉在《旧拱辰桥记》中描写宁都县城地形时,就写到了“奇螺之石拱于南,梅江之水绕于北”,“奇螺”即神奇的螺石山,由此可见螺石山在宁都人心里的重要位置。

 

螺石山的眺望

秋日,顺着一条上山公路从山谷由东往西蜿蜒而行,两旁青松如黛,蝉声如雨。大约在半山处,公路一个急转弯,由南而北直奔寺庙。天空有些雨意,雷电隐在云层中,路越来越陡,没有风,汗水开始流淌。

来到螺石寺,再往上走,就是小路了。拐了一个大弯之后,可以看到一块巨石,像一只张开嘴的蛤蟆蹲在路旁。头上的灌木如戴着的荆冠,赋予了它十足的野性。山路转到了南部,然后又折向北,走进一座古老的麻条石寨门,就到了一块狭长的平地。从这里向上登,有左右两条路,可任选一条,不用多久,就登上螺石山的山顶了。

螺石山,一山突兀;山顶是一片岩石,四周无遮无拦,的确是观景的好地方!

站在老鹰的喙尖上,向北望,远处的翠微峰像一匹雄狮,昂首而立;凌霄峰犹如笔尖,指向苍穹。宁都县城高楼鳞次栉比,如一片灰蒙蒙的大森林。梅江穿过北部环卫的群山,自北而南像一条翠绿的飘带绕城而过。

向东看,梅江拐了一个“S”形的弯,然后浩荡南流。水东工业园与竹笮工业园连成一片,近在眼前。武夷山脉奔腾起伏,在境东余势未尽;云石山逶迤三四千米,从大地升起一片斑斓的云朵。

向南望,近处松涛澎湃,山丘凝碧;远处,江流在阳光下闪耀;两岸土地平旷,乡村如画。

向西看,雩山山脉由北而南矗列眼前,山坡陡峭。一条正在施工的公路笔直地从螺石背峡谷中穿过,奔向远方。

螺石山的北坡有一巨洞,据说深不可测,太平天国时期,洞里曾驻守有太平军。现因山势陡峭,藤蔓杂树阻塞,无法前去一探究竟。南坡有一石,像一枚官印。相传古时候,有一官员登螺石山,撩起衣衫进寨门时,不小心让官印掉了出来,骨碌骨碌滚下山坡。当他去捡拾时,却不见了官印的踪影,只看见一方石头。

螺石山不高,风光却异常秀丽,近些年成了宁都人登山望远的首选地之一,登山观光的人非常多。鉴于这种情况,宁都县委、县政府将其列入“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并解决了上山公路的修建、山顶安全护栏等问题。

 

螺石寺的前世今生

螺石寺位于螺石山的上部,坐北朝南,依岩而建。佛殿一间,塑有如来诸佛。生活居所一套,为谢正林住持。寺后是高崖,寺前樟树、桐树、翠竹成林,环境幽雅、清爽。但住持不是和尚,少了击鼓撞钟念佛声,因此寺中香火不够兴旺。

螺石寺的北上方有一块平地,坐西北向东南,据说是唐代所建的真君大殿,其规模宏大,至今墙基尚存。螺石寺后面的岩壁上曾有雕凿的壁画,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岩体剥落,现在仅能观其一角,大概也是唐代的作品,有待专家的进一步论证。

螺石寺有三个故事

其一:很久以前,螺石山顶有三个石窝子,每天会根据寺里人数的多少分别出米、油、盐。后来和尚贪心,把石窝子凿深,直至石窝子鲜血流淌才罢。自此,三个石窝子再也不出米、油、盐了。

其二:20世纪50年代,寺里住着一位名叫李由禄的师傅,他养了一头黄牛。此牛颇通人性,能听懂人话,也不须用绳穿鼻,号称“大力士”。

一天,山下一个老表前来借牛,说好只犁三担谷田(四分之三亩)。李由禄师傅于是就叫“大力士”跟着去。三担谷田犁完了,老表违约还要再犁一块秧田,“大力士”不干,扭头就跑回寺里。

平常,“大力士”在山上吃草,只要李由禄师傅站在寺前喊一声“大力士”,这头牛就会马上回来。

其三:1996年,谢正林住持在寺后挖了一口井,清泉直涌井沿。不久的一个雨天,突然一个惊雷把住宅的土墙炸开了一条裂缝。从此,井里的泉水一天天落了下去,住持认为这与雷击有关,再也不用井里的水了。现在,该井还用水泥盖板盖着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