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是个好地方 | 南岗山

从翠微峰景区沿宁社公路往北,一路赤壁丹霞。行二十里许,就抵达南岗山景区。这里奇峰插天,它的瑰丽不亚于翠微峰景区。

1

出米岩

出米岩位于梅江镇罗江村出米岩自然村。村北30米处,一座石峰横空出世,就是出米岩了。丹崖北向而立,高百余米。崖前有一溜人工开凿的弯弯曲曲的石阶,像天空放下来的软梯子,踩着“梯子”拾级而上可到高崖的顶部。崖长约150米,深10余米。崖底中部有一只天然石碓窝,崖上有一“承盘”,相传每日有一定数量的米从承盘中落入石碓窝。崖下的僧人嫌米不够多,把承盘凿大,结果出米岩不出米了。

出米岩不出米了,然而美丽的丹霞高崖却风光依旧。五月的天气,温暖而充满雨意,殷红的石阶,燃烧的丹霞,静谧中蕴含着勃勃生机。来到这里,即使不修仙慕道,也会飘飘欲“仙”,觉得两袖生风,神清气爽。令人意外惊喜的是,快到丹崖的尽头时,一股飞瀑从高崖飘下,那么潇洒,那么飘逸,那么出神入化。

老人们说,出米岩附近还有“出油岩”“出盐岩”,只是因为草木繁茂,难觅踪迹。如真有其事,住在出米岩村是非常幸运的,柴米油盐都不用卖了。只是还要记住一个道理:人,不能贪心。

2

笔架山

从出米岩村的小道向东走数百米,右侧惊现一片几十米长、五六十米高的绝壁丹霞。垂直的立面上,刻画着水渍的斑驳和流水的沧桑。无法用言语形容这一片如城墙般高耸的丹壁,似一部厚厚的无字天书,或一幅在大地上展开的长卷,只感觉它的雄伟、它的瑰丽、它的神奇。

崖上右侧状如古时的笔架,人们叫它“笔架山”。这么高的笔架,要有多么粗、多么长的毛笔才能搁在上面?这样的笔架,配这样的笔,那才叫“大手笔”!

笔架山又有几分像西方古代的王冠,霞光璀璨。想来,一定是哪一个国家的国王曾经游历过这里,依照笔架山的模样设计自己的帽子,并把帽子戴在山峰之上。

3

雷打庵

从笔架山下往前走,左边山上有一个巨大的南北向的穿洞,名叫雷打庵。从南面看,岩宽百余米,高百余米,深六七十米。穿洞南像花瓶,北上方像窗口。顶上也是一个穿洞,面积有四五十平方米。该山体中心部分脱落,整体下坠,犹如洞中一座大佛。

雷打庵前,丹霞崔嵬天耸,千仞压顶;岁月沧海桑田,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让人惊心动魄。虽然崖前乱石成山,但两头崖下仍存屋舍的痕迹。据说乱石底下埋有宝藏,一些僧人斋公为了寻宝,曾相继来此造庐住过好多年,然后又一个个相继失望、两手空空地走了。

相传此丹霞下曾经有一处很大的庵场。庵中有近百个僧人;住持法力高深,有一口宝剑,能飞檐走壁。他们经常打家劫舍、奸淫妇女,恶行昭著,人神共愤。一日晚饭时分,太白金星变化成一只狗,衔走了一把金质的饭勺子,引走了唯一没有恶行的做饭僧人,使其免去了一场血光之灾。就在这时,天空忽然电闪雷鸣,一个炸雷把一座山从中击穿,碎落的山石把那些作恶多端的和尚和抢夺来的金银财宝全都砸在里面了。从此,这座庵场失去了原先的名字,被叫作“雷打庵”。

雷打庵的东面,还有一排丹霞赤壁,一座座石峰像佛塔,又像铜钟。佛塔应该见证了这一切;铜钟会不会时时被什么敲响呢?

4

覆船山

在去南岗山的拐弯处,迎面又是一壁丹霞。该崖层层叠叠,如一条一条船梆,下底长,上底短,呈梯形模样。因岩的形状像一艘覆船而被叫作覆船山。

万里远航,要顺风顺水,纵然波涛汹涌,也要有惊无险。说覆船,似乎不吉利。然唐太宗李世民却能直面覆船,他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纵观历史,有多少皇冠落地,多少朝代覆舟!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也是别开生面!

在覆船山前,可以悟到一个道理:覆船,是为了以后不再覆船。

5

旸挂寨

面对覆船山右拐,即是去南岗山的小路。一转弯就是一片耸立的丹霞山,当地人称旸寨。其中一峰,酷似一枚鲜红欲滴的寿桃。是不是南极仙翁遗落的一枚?不得而知。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即使不吃仙桃,也是可以长寿的。

站在右侧看,旸挂寨又像一只五指握紧的拳头。登上南岗山看旸挂寨,只见群峰林立,有的像蘑菇,有的似巨笋,有的又如天马昂首。

旸挂寨——东方日出时一幅悬挂在赤壁丹霞上的写意画。

6

象鼻岩

从通往南岗山的小路一直走,前面就是万石仓水库。顾名思义,万石仓即是一万块石头砌成的仓库。现在,一道大坝使万石仓成了水库。水库狭长如带,绕山而行。库水深碧如蓝,游鱼怡然,四周清凉静谧,一派湖光山色。在万石仓——这山与水的世界里,既有丹霞的阳刚,也有水的妩媚,风光无限旖旎。

象鼻岩,长百余米,就在万石仓湖水的一方。当地老表只见过牛,没有见过象,所以称之为“牛穿鼻”。远远地,就可以看见一根石柱从高崖下悬空直垂地面,像大象的鼻子。

穿过岩顶长年飘飞的水帘,就进入象鼻岩。目睹“象鼻”有些苍老,岩石有些裂痕,却承受着一方高崖的重量,竟不敢用手去抚摸。穿过象鼻,岩下有一洞,高约三四米,呈方形,面积约为50平方米,像一个大厅,洞的顶部隐约有一圈一圈的波纹,仿佛是北京的天坛。洞的底部两旁有一层一层排列整齐、大小相似的小洞,犹如乐队的一排排洞箫。在这山美水美的佳境,如果有人吹起洞箫,萧声悠扬,飘荡在徐徐的清风里,那该让听闻者多么心旷神怡!

7

屏风岩

不要小看了万石仓的石头,一块石头就是一座高崖、一座巨峰!

在象鼻岩的对面,就耸立一座屏风似的丹霞巨岩,人称“马鞍石”,它下临碧水,水光在岩壁上荡漾,五彩缤纷。如果与谁比较,屏风岩阻日拦月、朝霞暮雨、飞云腾雾,绝不输于天下任何一块屏风!

它的两旁各有一岩,中间都有一条长长的断裂层,像挥动的绸带,一直连接到屏风岩。这时的屏风岩,就像一个客家汉子,双手执着绸带,在山水之间翩翩起舞,如山的阳刚中又有似水的柔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