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是个好地方 | 璜村

      据《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年修订版)解,璜是古代一种玉器,呈半圆形。璜村,好一个雅致的名字!它就像一块半圆形的碧玉,偃卧在宁都县南的青山绿水之间。

从县城出发,沿着宽阔的昌厦公里一路南行,穿过竹笮、长胜、对坊,向西进入黄石镇乡道,然后跨过琴江、顺琴江而下,就到了璜村。这里已经是宁都县的南端,行程将近有50千米。

璜村有一幢“庭瑞宗祠”,坐北向南,视野宽阔;它的正门呈“品”字形,建有三座石质牌坊,均建于清乾隆丁未年(1787年)冬。

位于最前面的是两座节孝坊,每坊四柱三间;左边为郭以源之妻廖氏节孝坊,右边为两妯娌——郭罕仪之妻封氏、郭含英之妻彭氏节孝坊。据说宁都现存四座节孝坊:肖田朗际一座,大沽阳霁一座,璜村就有两座了。



离节孝坊距离稍后一些的是百岁坊。乾隆辛丑年(1781年),璜村出了个百岁老人郭肃昭,逐级上报后,乾隆下旨建坊。该坊六柱五间,正中门额上书“敕建旌表寿民郭肃昭百岁坊”。

牌坊石质细腻,颜色赤红。石雕工艺精细,有浮雕、平雕、镂雕,龙、凤、戏剧人物形象传神,栩栩如生;藤枝花卉,舒展自如,欹侧多姿。

节孝坊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妇女传统的守节与尽孝的节孝文化,对于今天来说,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仍有一定的教化作用。百岁坊所彰显的百岁老人,在研究长寿文化中也有参考价值。



璜村还有两处特景。一是“金鹅抱蛋”:璜村位于弯弯的琴江边,像一只抱蛋(客家话谓孵蛋为“抱蛋”)的“鹅”,河里的沙丘、草滩就是“蛋”了,暗示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二是“十八鲤鱼上滩”:此景是远望琴江西岸,一座座小石山鲤鱼一样列于江边,仿佛向上游飞跃,寓意“鲤鱼跃龙门”,金榜题名,人才辈出。

璜村人大都姓郭,到宁都开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他们为了找到这块风水宝地,逐水而居,几经迁徙,历经了千辛万苦。

据郭氏《汾阳郭氏定功后裔人文发展史》载:大禹的父亲鲧创造了“城郭”,郭姓人崇拜鲧,于是周文王的弟弟虢仲、虢叔以虢为郭,姬姓别支。今郭姓人都说自己“源于虢叔,脉出汾阳,是名垂青史‘千古一人’的郭子仪的后裔”。郭子仪的十一传为定功;而璜村的开基祖庭瑞是定功的十三世孙、郭子仪的二十四世孙。



郭子仪(697—781年)中国唐朝名将,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天宝初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后官居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曾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封汾阳郡王,被德宗李适尊为“尚父”。

璜村这方风水宝地,古称有八景。岁进士郭琼林曾赋诗八首赞咏,分别为《梅川毓秀》《琴江储清》《黄石晓钟》《乌岭晚照》《鹿江渔唱》《牛岽樵歌》《清潭印月》《高阁迎风》。

庭瑞宗祠建成后200多年间,璜村出了10名文武举人,175名秀才,可谓人才辈出。庭瑞宗祠门楣上悬挂着三块匾额,中间为“庭瑞宗祠”,左边为“父子文元”,右边为“兄弟同科”,蕴含着璜村人引为骄傲和自豪的两件事。



文治武功、耕读传家,一直是璜村人遵循的传统。在苏区革命时期,璜村人踊跃参加红军,有姓有名的烈士就有611名,至今祠堂的墙壁上还保留着留着“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等红军标语。庭瑞宗祠右边厢房还是当年的红军医院。1934年10月7日,参加石城阻击战的红三军团撤出战斗,经石城南部观下、屏山开往宁都固村一带休整。10月9日,中革委发布《野战军10月9日至20日行动日程表》,红三军团11日从固村出发,经固厚、长胜、到达黄石,璜村庭瑞宗祠成为短期的红军医院。璜村村民为红军医院和伤员提供席子、铺盖、食品、草药等。后红军伤员向于都集结,并于16日渡过于都河,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金色的夕晖中,沿着村中的林荫道行走,青松青翠挺拔,红枫红叶飘扬,花草树木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回眸这村中的园林、古祠堂、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现代崭新民宅和秀丽的山水,璜村就足以在你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璜村,永远散发出美玉一般柔和而圣洁的光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