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是个好地方 | 绿色的林海

“逢山必住客,无客不住山”,宁都地处武夷山、雩山两大山脉腹部,四面皆山:东有如日山、三仙岽,西有宝华山、章福山,北有凌云山、大龙山,南有园火岽、八卦顶,海拔千米以上高峰33座。总起来说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山地坡度较大,坡积物较深厚,气候温凉,湿度适宜,有利于林木生长。丰富的林业资源,人和动物的和谐共处,悠久的护林传统,为客家人的发展准备了“绿色银行”。

丰富的林业资源

县内森林主要分布在县境四周边缘的低山和高丘。西北部的大沽、小布、东韶、肖田、洛口等乡镇最多;东部的湛田、田埠等乡次之,南部的固村、对坊、黄石等乡镇稀疏;中部的梅江、安福等乡镇最少。

宁都森林树种丰富,珍贵的经济林木很多。全县树种共390余种,其中材质优良、价值较高的用材林树种有100多种。山地中有自然林木以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为主,占全县森林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木材蓄积量占全县木材蓄积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这类森林主要分布在宁都北部山区和四周边缘的低山、丘陵。自然林中常绿阔叶的树种有栎树、楮树、楠木等,针叶林树种包括杉、松、毛竹。还有珍贵树种,如水杉、银杏、香果树等。

据老辈人代代相传,说客家人浪迹天涯,生活无定,只求安居,不慕精舍,故居住简陋,多住茅寮。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客家人建房仍以土木结构为主。山上丰富的林木资源为客家人搭茅寮、建木屋创造了条件。

在金属、塑料没有推广、普及前,宁都客家人生产、生活用品也大多使用木竹用品,涌现了一代代手艺精湛的竹匠和木匠。

竹匠们千百年来积累了一套完整的竹篾手艺。从竹林中就地取材,能做出笊篱、箩刷、甑篦、竹杓、箩笪、碗筷、竹床、门桌屏障、簸箕米筛、篮篓、小孩用的摇床、摇椅、起栏、桥椅、篾席、斗笠等等,为宁都客家人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

木匠们制作的生产生活用品更是包罗万象,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而且品种丰富多彩。如凳,有高凳、矮凳、长凳、短凳,有折凳、四脚凳、两脚凳。椅有靠背椅、睡椅、摇椅。形式上有圆、有方。没有铁钉,运用撬钉、竹钉代。竹钉通过火炒,其硬如铁。没有铁箍,就用竹编篾环或者用幼苗杉条对剖组成圆形代替。

在旧时,客家人生活、生产的器具、用品可以说没有一件能够离开竹木。

绿色的林海,使得县内林副产品也非常丰富,种类很多。主要有油茶籽、油桐籽、乌桕籽、山苍子、松脂、棕片、板栗、香菇、木耳、生漆、笋干、冬笋、土纸等。在此,最应该详细介绍当属宁都茶油了。

宁都油茶栽培历史悠久,食用油自古以来茶油占一半以上。据清道光《宁都直隶州志》载:“茶油,居家常用,莫此为多。州治产茶油,远方商贾来贩者甚多。”县内大沽油茶数量最多,约占全县的五分之一,素有“宁都油库”之称,其次是黄陂、东韶、肖田、洛口、员布、固村等地。历史上,县内油茶籽产量很高,一公斤油茶籽能打茶油0.25公斤左右茶油,年产茶油量达44万公斤。1973年,宁都被列为全省油茶基地县。油茶籽收购量最高的1979年,达到322.3万公斤。1995年,宁都被列为全省油茶低改工程县,通过低改,油茶籽产量进一步提高。

宁都茶油品质优良,是正宗的绿色环保食用油,具有色清味香、久储不败、不含芥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4%以上等特点,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胆固醇高等有特效,被誉为“保健油”“高级营养油”。由于茶油的特殊功效,近年来,价格不断攀升,已达五六十元一斤,昔日常用茶油的山区群众自己已不舍得吃用茶油了,纷纷拿去出卖。渐渐地,茶油已成为馈赠品,并被销往全国各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