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赣南 薪火永续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用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寻乌调查纪念馆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于都县红军烈士遗孀段桂秀为当地学生讲述丈夫王金长的故事。

大余县党员干部来到梅岭三章主题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情景音舞史诗《长征组歌》以情景再现、音舞融合的全新演绎方式,让观众更直观地感悟长征精神。

大型红色文旅史诗舞台剧《长征第一渡》中再现的于都群众惜别红军场景。

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叩响》是赣州与深圳的联创大戏,以话剧的形式生动诠释了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讲述一名赣南青年坚守承诺,历经艰险追上红军部队,将黄金悉数移交的故事。

一群北京学子在兴国县将军园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驻市某部官兵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高唱红歌,并与游客互动。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从宁都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到兴国将军园,从瑞金叶坪红色旅游景区到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从寻乌调查纪念馆到大余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一拨拨游客怀着崇敬的心情到革命旧址旧居和纪念馆,观看展览,聆听那一段段被历史铭记的革命先辈的故事;一批批党员干部来到这里接受党史教育和党性洗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近年来,赣州加快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着力推进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产业,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用心用情保护,让红色资源“活起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展示体系已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一批重点项目如明珠般镶嵌,700余处“红色地标”,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全市红色展馆提档升级,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列入中华民族红色文化基因库试点,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大余县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历史陈列展,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奖;兴国县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群等4个教学基地,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深化宣传阐释,让红色品牌“亮起来”。我市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设立正处级的赣州市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并加挂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赣州分中心牌子,统筹协调指导全市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有序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研究,启动“从瑞金开始追根溯源”研究工程,围绕红色金融、法制、公安、贸易、工业、水利等领域,设立了系列专项选题,深入挖掘和阐释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 

推进文旅融合,让红色旅游“火起来”。推出“红色摇篮 革命赣南”“薪火相传·赣州初心之旅”“新长征之旅”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深圳、厦门、泉州等地举办“虔城融湾嘉游赣”“红土情深·嘉游赣”推介会。目前,全市共有红色旅游A级旅游景区12个,红色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收入的比例超过四成。 

文艺精品频出,震撼人心,感人至深。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八子参军》,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从瑞金出发》,电视剧《大道薪火》,红色文艺精品《一个人的长征》《长征第一渡》《长征组歌》等一系列红色精品力作竞相涌现,浸润人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资源是精神“富矿”。我市各地广泛开展“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百万群众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典,以及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五红”活动,激发全市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温居林 刘凯 邹忠辉 吴悦 欧艳芬 叶功富 侯乐沛 黄基隆 黄炳文

编辑:彭霭霞

编审:雷旭华

审核:李能玲 曾嵘峰

监制:温新民 廖鸿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