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全斌华 记者 黄多亮)“我这鸡一定要定时喂食,而且饲料营养搭配要均衡,下的蛋才会质量好……”6月9日,金溪县黄通乡周家排村贫困户周宽坐在轮椅上喂鸡,精神劲头良好。
周宽竹雕工作中 图片摄影 全斌华
周宽今年41岁,因2013年建房从楼上摔下导致下半身瘫痪,二级肢残,生活起居要依靠轮椅,丧失劳动能力,三个小孩均还未成年、无生活来源。2014年通过民主评议,周宽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帮助周宽走出生活的阴影,驻村第一书记张敏一边做他的思想工作,一边为他跑相关帮扶政策。
“我们这里屋后就是山,水也好,你三兄弟的房子连在一起也有个照应,院子也很大。养鸡产业只需要投喂饲料,你坐在轮椅上可以独立完成。”张敏发现周宽脱贫的想法越来越强时,便鼓励他养鸡。
张敏的这席话让周宽怦然心动,在家创业重新走上致富路的信念开始萌发。特别是了解到产业扶贫等相关政策后,他对自己创业更有信心了,决心学习养鸡技术,建一个家庭养鸡场。
“我敢!可我既没资金又没技术……”挡在周宽面前的实际困难确实很多。
“资金和技术我来负责,你放心,所有的环节我管到底。”张敏向他郑重承诺。
为了帮助周宽实现脱贫的目标,张敏到处为此事张罗,她联系了社会爱心人士罗老板长期与周宽结对帮扶,联系爱心人士为其搭建养鸡棚一座、送鸡苗200余只。
育苗、喂养都需要技术,周宽就买来养鸡技术及防疫书籍自学。担心没有销路,村干部、帮扶干部就到处给他打广告、搞推销……就这样,在村党支部和县扶贫办连心小分队的帮助和自己努力下,2017年底,周宽的家庭养鸡场开了起来。
喂饲料、扫鸡舍、收鸡蛋……每天天刚蒙蒙亮,周宽就在鸡舍里忙碌起来了。
“现在鸡场里有200多只鸡,产出来的蛋驻村第一书记直接上门收购,有时还供不应求。现在一年有6000-8000元左右的收入。“是党委政府让给我脱贫的力量”。”谈起养鸡场的情况,周宽满是感激。
驻村第一书记张敏是一位细心的扶贫干部,当她得知周宽年少时做篾活,便觉得这也是一条很好的脱贫路。于是鼓励周宽从手工编织菜篮开始创业。
可是,让一个大男人干这么细致的事谈何容易。刚开始学习编织菜篮的时候,周宽感觉自己的手很是笨拙,毕竟多年没有编了,但是他坚持不懈,在长年累月的不断实践中,完善了自己的手艺,终于掌握了编织的技巧。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周宽编织菜篮的技艺已提高一个层次,每个菜篮图案都栩栩如生,十里八乡的乡亲家都会提前找他预定。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就有人买走了两个菜篮。并且通过扶贫干部的朋友圈,周宽的菜篮也被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菜篮的畅销对于周宽来说,既是对他编织手艺的肯定,也是对他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
除了手工编织外,周宽还自学竹雕。周宽把自己的家当作手工作坊,取名“自强手工坊”。几年来,他一直潜心学习,在取料、裁竹、破篾、烘烤、盘圈、打眼子、打磨、拉线、雕花(刻花)、拉丝、穿丝、定型等10多道工序中反复琢磨,在周宽家中的工作台上,摆放着二三十种工具。
周宽的竹雕作品受到很多人的喜欢,有个朋友花100元买了他一个雕花工艺品,虽然量不大,却大大拓宽了周宽的脱贫道路。
“我要感谢党的好政政策,感谢扶贫干部的精心帮扶,我一定会自立自强,早一日脱贫致富。”贫困户周宽说。
请输入验证码